-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口 腔 粘 膜   口 腔 粘 膜  概述 覆盖于口腔表面,前借唇红与皮肤相连;后与咽部粘膜相延续。 唾液腺通过开口于口腔粘膜表面的导管将唾液排入口腔。 口腔粘膜的形态结构依所在的部位及功能特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第一节 口腔黏膜的基本组织结构 口腔黏膜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主要有角质形成细胞构成,还含有少量的非角质形成细胞。 根据所在部位和功能的不同,将上皮分为角化和非角化复层鳞状上皮。 口腔粘膜 一、上   皮:角质形成细胞和非角质形成细胞 复层鳞状上皮             上   皮角化复层鳞状上皮:  (一)角质形成细胞:   角化上皮由深层至表面: 基底层 棘  层 颗粒层 角化层  上   皮 角化上皮,由表面至深层: 基底层 棘  层 颗粒层 角化层 桥粒的构成 构成桥粒的蛋白主要有两组: 桥粒钙依赖性粘附蛋白: 包括:桥粒芯蛋白、桥粒胶蛋白----跨膜蛋白 功能:似“胶水”,在粘膜上皮细胞间的粘附起重要作用 构成附着斑的蛋白:有桥粒斑珠蛋白和桥粒斑蛋白 功能:位于细胞膜内侧,属于连接蛋白,主要连接桥粒钙依赖性粘附蛋白和角蛋白丝。 桥粒的构成 桥粒的功能:维持上皮的完整性有重要作用 某些病变:      如寻常性天疱疮:桥粒钙依赖性黏附蛋白即桥粒芯蛋白3成为自身抗原----诱发机体产生自身抗体    ----桥粒破坏----细胞间松解----形成疱 上   皮 角化上皮由表面至深层: 基底层 棘  层 颗粒层 角化层 上   皮 角化上皮,由深层至表面: 基底层 棘  层 颗粒层 角化层 上   皮 角化层细胞的特点:   细胞膜消失,代之的是由交联的蛋白质和脂类形成的角化包膜。 角化包膜:   厚约15nm,上皮屏障的主要构成成分,主要构成蛋白质有兜甲蛋白(占交联蛋白的65-85%)、小富脯蛋白、总苞蛋白等。 角化包膜功能:   高度抗溶解性,较强的柔韧性,能很好的保护深层的上皮细胞。 上   皮 非角化鳞状上皮:  基底层:基底细胞形态同角化上皮 棘层:细胞体积大,间桥不明显,张         力细丝不成束 中间层:为棘层和表层的过渡 表  层:细胞扁平、有胞核,含糖原,染           色浅,张力细丝分散 注:无颗粒层和角化层 上   皮 口腔粘膜上皮的代谢:始终处于更新状态   主要过程:    生发层分裂增殖---上皮表面移动,并不断分化,    形态变化---到达上皮表面---脱落。    整个过程牙龈为41-57天,颊部为25天    脱落与新生保持平衡,若失衡---上皮病变    细胞移动过程中,不断合成蛋白质---中间丝角蛋白(细胞角蛋白)---细胞骨架蛋白,维持细胞的形态。    角蛋白根据部位不同种类各异   病理状态下:角蛋白类型常有改变,如白色海绵状斑痣角蛋白4、13基因突变 上   皮 (二)非角质形成细胞(约占10%,上皮间细胞、透明细胞 )  黑色素细胞(melanocyte) 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 梅克尔细胞(Merkel cell) 1、黑色素细胞(melanocyte) 位置:位于口腔粘膜基底层,来自神经嵴细胞 来源:神经嵴细胞 形态:光镜下胞浆透明,核圆形或卵圆形。       特殊染色见胞浆有树枝状突起。       胞浆内含黑色素颗粒。 临床表现: 牙龈、硬腭、颊和舌常见黑色素沉着。 黑色素细胞(melanocyte) 2、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 位置:主要位于棘层,也见于基底层。 来源:自造血组织。 形态:常规染色胞浆透明,核深染,多巴染        色阴性。 功能:与粘膜的免疫功能有关,其表面特        征与巨噬细胞相似。作为一种抗原        呈递细胞,可激活T 淋巴细胞。 3、梅克尔细胞(Merkel cell) 位置:位于基底层,常成群分布。 来源:来自神经嵴或上皮细胞。 形态:H-E染色较角质形成细胞浅。 功能:是一种压力或触觉感受细胞。 (三)上皮与结缔组织交界       --基底膜区 上皮嵴(上皮钉突) 结缔组织乳头 基底膜:   基底膜 基底膜的光镜下结构:红染膜状结构 基底膜的超微结构:透明板、密板(合称基板,来自上皮)和网板(来自CT) 基底膜的化学组成 Type Ⅳ collagen   Type Ⅶ Collagen 基底膜的构成 1、透明板:45nm  紧邻基底细胞,电子密度小的板状结构 2、密板:50nm  位于透明板深面,电子密度高 二者统称为基板,来自上皮基底细胞 3、网板:厚 紧邻固有层  电子密度较低,由纤 细的半环形纤维构成,两端埋入密板内---锚纤 维,固有层纤维穿过锚纤维形成的环状空隙与密 板紧密相连 基底膜的构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