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 竖向荷载(恒载 +活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第一节 框架在恒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本设计用分层法计算内力,具体步骤如下:
①计算各杆件的固端弯矩
②计算各节点弯矩分配系数
③弯矩分配
④调幅并绘弯矩图
⑤计算跨中最大弯矩、剪力和轴力并绘图
一、恒载作用下固端弯矩计算
(一恒载作用下固端弯矩
恒载作用下固端弯矩计算 (单位:KN ·m 表 6.1
恒载作用下梁固端弯矩计算统计 表 6.2
(二计算各节点弯矩分配系数
用分层法计算竖向荷载, 假定结构无侧移, 计算时采用力矩分配法, 其计算要点是:①计算各层梁上竖向荷载值和梁的固端弯矩。
②将框架分层,各层梁跨度及柱高与原结构相同,柱端假定为固端。
③计算梁、柱线刚度。
对于柱,假定分层后中间各层柱柱端固定与实际不符,因而,除底层外,上层柱各 层线刚度均乘以 0.9修正。
有现浇楼面的梁,宜考虑楼板的作用。每侧可取板厚的 6倍作为楼板的有效作用宽
度。设计中,可近似按下式计算梁的截面惯性矩:
一边有楼板:I=1.5I
r
两边有楼板:I=2.0I
r
④计算和确定梁、柱弯矩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
按修正后的刚度计算各结点周围杆件的杆端分配系数。所有上层柱的传递系数取 1/3,底层柱的传递系数取 1/2。
⑤按力矩分配法计算单层梁、柱弯矩。
⑥将分层计算得到的、但属于同一层柱的柱端弯矩叠加得到柱的弯矩。
(1计算梁、柱相对线刚度
图 6.1 修正后梁柱相对线刚度
(2计算弯矩分配系数
结构三层
①梁 μ
B3C3
=5.37÷(5.37+1.18=0.820
μ
C3B3
=5.37÷(5.37+3.52+1.18=0.533
μ
C3D3
=3.52÷(5.37+3.52+1.18=0.350
μ
D3C3
=3.52÷(3.52+1.18=0.749
②柱 μ
B3B2
=1.18÷(5.37+1.18=0.180
μ
C3C2
=1.18÷(5.37+3.52+1.18=0.117
μ
D3D2
=1.18÷(3.52+1.18=0.251
结构二层
①梁 μ
B2C2
=5.37÷(1.18+1.18+5.37=0.695
μ
C2B2
=5.37÷(1.18+1.18+5.37+3.52=0.477
μ
C2D2
=3.52÷(1.18+1.18+5.37+3.52=0.313
μ
D2C2
=3.52÷(1.18+1.18+3.52=0.5986
②柱 μ
B2B3
=1.18÷(1.18+1.18+5.37=0.1525
μ
B2B1
=1.18÷(1.18+1.18+5.37=0.1525
μ
C2C3
=1.18÷(1.18+1.18+5.37+3.52=0.105
μ
C2C1
=1.18÷(1.18+1.18+5.37+3.52=0.105
μ
D2D3
=1.18÷(1.18+1.18+3.52=0.2007
μ
D2D1
=1.18÷(1.18+1.18+3.52=0.2007 结构一层
①梁 μ
B1C1
=5.37÷(1.18+1+5.37=0.711
μ
C1B1
=5.37÷(1.18+1+5.37+3.52=0.485
μ
C1D1
=3.52÷(1.18+1+5.37+3.52=0.318
μ
D1C1
=3.52÷(1.18+1+3.52=0.618
②柱 μ
B1B2
=1.18÷(1.18+1+5.37=0.156
μ
B1B0
=1÷(1.18+1+5.37=0.133
μ
C1C2
=1.18÷(1.18+1+5.37+3.52=0.107
μ
C1C0
=1÷(1.18+1+5.37+3.52=0.090
μ
D1D2
=1.18÷(1.18+1+3.52=0.207
μ
D1D0
=1÷(1.18+1+3.52=0.175
(三分层法算恒载作用下弯矩
恒载作用下结构三层弯矩分配 表 6.3 B C D
上柱
偏心弯矩
分配系数 0
固端弯矩
分配传递
分配传递
分配传递
分配传递
分配传递
分配传递
分配传递
合计
一次分配 14.650 -13.883 226.915 20.861 -251.346 84.509 -112.810 二次分配 14.512 -14.512 228.818 21.278 -250.096 105.707 -105.707
恒载作用下结构二层弯矩分配 表 6.4
0.768 12.717 -28.301
↑ ↑ ↑
B C D
偏心弯矩
分配系数
固端弯矩
分配传递
分配传递
分配传递
分配传递
分配传递
分配传递
分配传递
合计
一次分配 6.931 4.431 -4.607 308.811 46.295 47.232 -385.113 169.804 -113.072 -9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开屏的孔雀》少儿美术PPT绘画课件创意教程教案.pptx VIP
- 四张纸-如何做好优莎纳事业.doc VIP
- sucgodwork天工软件2017 godwork_说明eos操作手册20170821.pdf VIP
- Unit 3 Developing ideas Just A Brother课件--高中英语外研版必修第一册.pptx VIP
- 管道介质色标.doc VIP
- 《室内天麻种植技术》(室内怎样种植天麻).pdf VIP
- 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docx VIP
- 2025年骨干教师笔试试题及答.docx VIP
- 安全防范系统安装维护员试卷及答案.doc VIP
- 慢性盆腔炎治疗进展及护理.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