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赘余”语病例谈_语文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分赘余”语病例谈_语文论文_范文先生网 “成分赘余”语病例谈 安徽? 鲍亚民 请看下面的句子: 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议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分外活跃而健谈多了 这个句子中表程度的状语“分外”和补语“多”连用,从而造成赘余,可将“多”字去掉。 一个句子,如果结构已经完整了,句意已经明确了,再多出些不必要的词语,就会出现成分赘余的毛病,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成分赘余”。 “成分赘余”这种类型的语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堆砌词语 ①在足足花了三天时间后,他们俩终于登上了海拔3884米的雪山主峰,使新婚蜜月生活丰富多彩,不寻常,不一般。 句中“不寻常”就是“不一般”的意思,应将其中一个删去。 ②他们按照民主程序,选出了自己信任的村长,负责掌握管理全村的行政事物。 句中“掌握管理”与前面的“负责”内容重叠,有堆砌词语的毛病,将其中一个删去。 二、语义重复 ③要求明明白白消费的电信用户,这次不再沉默,对新的资费标准提出质疑。 句中“质疑”就是“提出疑问”的意思,二者语意重复。 ④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不期而遇地晤见了鲁迅先生。 句中“不期而遇”与“晤见”语义重复,可改为“我和鲁迅不期而遇了”。 三、画蛇添足 ⑤有时书中人物的命运,引起我的深思和联想,凝视着火光闪耀的炉口,不免出神入化。 句中好端端的“出神”后面加上了不该加的“入化”二字。 ⑥现代社会的竞争日新月异,如果不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就会被社会淘汰。 句中用“日新月异”描述“现代社会的竞争”,但“日新月异” 应是“现代社会”,而不是“现代社会的竞争”,“的竞争”属于画蛇添足。 四、虚词多余 ⑦日本政府在“教科书”问题上尚未对中国人民有一个交代,接着又允许李登辉访日,这种严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行为,遭到了全体中国人民所一致谴责。 句中“遭到……所谴责”虚词“所”多余,应删去。 ⑧我希望将把这些礼物奉献给战斗在 第一线上的辛勤劳动者。 句中介词“将”与“把”用法重复,可删去其中的一个。 245200安徽歙县二中? 鲍亚民? 05596516310(电话) [作者] ?姚绍益 [内容] ??? 《记一辆纺车》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优秀散文,单是文章中俯拾皆是的比喻,便给人以多方面的美感。这里就其中的一些喻体来加以分析。 ??? 把纺车比作“旅伴”、“战友”——这里分别说纺车曾伴随“我”度过在延安的一段革命历程以及和“我”一起战斗,战胜敌人的封锁。这两个比喻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我”与“纺车”之间亲密的伙伴关系和战斗情谊。 ??? 把纺车比作“战斗用的枪”、“耕田用的犁”、“学习用的书和笔”、“亲密的伙伴”——这里使用人们熟悉的枪、犁、书、笔、伙伴等形象设喻,把纺车的性质、作用,把作者对它异常珍爱之情全面深刻地表现了出来,极富于感染力。 ??? 把纺车的声音比作“像演奏弦乐”、“像轻轻地唱歌”,——这里用音乐来作比,将艰苦的劳动诗意化,给人以美的感受,表现出一种在愉快而有节奏的劳动中陶然欲醉的感情,充分抒发了“乐观的志趣”。 ??? 把呆在那里的纺车比作“像露出头角的蜗牛”、“像着陆停驶的飞机”——这两个比喻贴切地表现了纺手的形体和神态,使人联想到更多的形象,生动地再现了人们干着急,没办法,纺车就是转不起来的那一种情态。 ??? 把纺线抽纱的动作比作“像魔术家帽子里的彩绸一样无穷无尽地抽出来”——这一比喻形象地表现了纺手熟练协调的纺线动作,逼真地传达出纺手悠然自如、怡然自得、兴趣盎然地欣赏自己手艺的神情,表现了艺术创造的快感和劳动的愉快之情。 ??? 把站着纺线的动作比作“白鹤晾翅”——这一比喻拟物喻人,着力描绘劳动者动作形态之美,表现了作者的赞赏之情。 ??? 总之,运用这些贴切的比喻,不但使无形事物变得形象可感,即使有形的事物也在其中渗进了作者的浓情蜜意,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 从专业发展角度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如果抛开学校去谈教师的发展或成长,那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石和依托。因此教师的发展只能在学校中、在具体的实践中、在对自身实践的不断反思中才能完成。学校既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场所,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地方。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也必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校本课程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就本质而言,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有三方面: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的成长、学校特色的形成。这就是说,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指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1.教师知识的分类学。 就知识角度而言,教师的知识一般可以分为三大类: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外语等,这些知识教师一般在师范院校中可以获得,而且对教师而言,本体性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