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美学发展线索.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颜真卿书法欣赏 《祭侄稿》本是草稿本,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但正因为无意作书,所以使此幅字写得神采飞动,起伏跌宕。此帖辉耀千古的价值就在于以真摯情感主运笔墨,不计工拙,无拘无束,纵笔豪放,一气呵成,血泪与笔墨交融,激情共浩气喷薄。《祭侄稿》是颜真聊最精彩的行书,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隋唐五代美学命题 1、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2、荆浩:度物象而取其真。 3、意境理论 3.唐宋美学(2) 宋元书画方面,最重要的是郭熙的《林泉高致》及苏轼的有关论述。郭熙的“身即山川而取之”的命题和苏轼的“成竹在胸”、“身与竹化”的命题,分别探讨了审美创造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以及从“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这两个阶段的规律性。这是唐代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命题的延续和发展。 苏轼作品《寒食帖》 宋元诗论家对审美意象进行了分析: 第一,对于情与景的关系的探讨 宋元美学家通过对这一分析,探讨了诗歌审美意象的结构和类型。只有情景融合,才能构成审美意象。 第二,对于诗和画的关系的探讨 他们关注的重心是不同门类的审美意象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宋元美学命题 (1)苏轼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的著名命题。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川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此摩诘之诗。或曰:“非也,好事者以补摩诘之迹。” 莱辛:《拉奥孔》 宋元美学命题 (2)严羽的“兴趣说”与“妙悟说”: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反覆终篇,不知着到何在,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 宋元美学命题 禅家者流,乘有小大,宗有南北,道有邪正。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若小乘禅声闻辟支果,皆非正也。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大历以还之诗则小乘禅也;已落第二义矣;晚唐之诗则声闻辟支果也。学汉魏晋与盛唐诗者,临济下也;学大历以还之诗者,曹洞下也。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汉魏尚矣,不假悟也。谢灵运至盛唐诸公透彻之悟也。他虽有悟者,皆非第一义也。 4.明清美学 明清美学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期,这一时期的美学命题较多:这一时期一些理论家完善了“意象”理论,李贽提出了“童心说”,公安派提出“性灵说”。重要的美学思想有王夫之、叶燮的诗歌美学思想;李渔等人的戏剧美学思想;金圣叹、叶昼、脂砚斋等人的关于叙事的美学思想;以及石涛在《画语录》中提出的绘画美学思想,刘熙载的文艺思想。 二、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线索 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阶段 中国古典美学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先秦—中国古典美学的萌芽期 魏晋六朝—中国古典美学的建立期 唐宋—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丰富期 明清—中国古典美学的完结和消失期 1.先秦美学思想 中国美学的发端,主要指先秦时期的美学思想,包括: (1)老子的美学思想。 (2)庄子的美学思想。 (3)孔子的美学思想。 (4)孟子的美学思想。 老子的美学思想 老子美学的中心范畴并不是美,而是“道—气—象”这三个互相联系的范畴。 道是老子哲学中的中心范畴和最高范畴。 老子的道其实是万物的本体和生命,是气。象(物的形象)不能脱离道和气,否则,象就失去了本体和生命,成为毫无意义的东西。从魏晋起,美学家们认为,象必须体现道、气,才能成为审美对象的观点,其思想基础在这里。 老子的美学思想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第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第十二章) 老子的美学思想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老子》第十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老子》第十六章) 这是虚静说的最早源头。庄子的“心斋”、“坐忘”,宗炳的“澄怀味象”、“澄怀观道”都可以追溯到这里。 孔子的美学思想 孔子美学的出发点和中心,是探讨审美和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孔子认为,审美和艺术在人们为达到“仁”的精神境界而进行的主观修养中能起

文档评论(0)

yigang09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