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血液循环第二节 血流动力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延髓:基本心血管中枢 ⑴ 缩血管区:延髓头端腹外侧部→引起心交感紧 张、交感缩血管紧张 ⑵ 舒血管区: 延髓尾端腹外侧部→抑制缩血管区的活动 ⑶ 传入N接替站: 孤束核 ⑷ 心抑制区: 延髓背核、疑核→引起心迷走紧张 (二)心血管中枢 与心血管反射有关的神经元集中的部位 2、延髓:基本心血管中枢 (二)心血管中枢 与心血管反射有关的神经元集中的部位 BP 3、延髓以上:脑干、大脑、小脑、下丘脑等----高级、整合 下丘脑的主要功能: 1.体温调节 2.水平衡调节:调节水的摄入与排出 3.对腺垂体和神经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 4.生物节律控制 5.产生行为欲,调节情绪反应 电刺激下丘脑防御反应区,可引起动物警觉, 皮肤和内脏血管收缩,骨骼肌血管舒张 (三)心血管反射 1、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 血管 反射弧组成 颈动脉窦 主动脉弓 动脉压力感受器 窦N(舌咽N) 主动脉N 高位中枢 延 髓 孤束核 迷走背核 心血管交感 神经元 心迷走N 心交感N 交感缩血管N 心脏 感受器 传入N 中枢 传出N 效应器 (四)?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 真毛细血管关闭→ 代谢产物堆积、Po2↓→ 后微A、毛细血 管前括约肌舒张 后微A、毛细血 管前括约肌收缩 ← 代谢产物被清除 ← 真毛细血管开放 局部代谢产物调节使组织总血流量与其代谢水平相适应。 毛细血管结构示意图 (四)、毛细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主要的3种物质交换方式) 1、扩散(主) 2、滤过和重吸收 3、吞饮 第六节、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 (一)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组织液是由血浆经毛细血管壁滤过生成的,又通过重吸收回流入毛细血管。 1、部位:真毛细血管 2、动力:有效滤过压 ΔPf=(Cap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 (血浆胶渗压+组织液静水压) A端: ΔPf=(30+15)-(25+10) = +10mmHg V端: ΔPf=(12+15)-(25+10) =- 8 mmHg 3、滤过量=滤过系数(Kf)× ΔPf 取决于Cap通透性和滤过面积 A端 0.5-2% 90%组织液 10% 淋巴液(尤其蛋白质) V端 (二)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影响因素 1、Cap压:微A扩张、微V收缩、右心衰→ Cap压↑→组织液生成↑ 4、淋巴回流: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滞留 3、Cap通透性: 烧伤、过敏→ Cap通透性↑→组织液生成↑ 2、血浆胶渗压: 蛋白尿或肝功↓→血浆胶渗压↓→组织液生成↑ (Kf)× ΔPf 内容 第十二章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十三章 器官循环 第九章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第十一章 血管生理 第十章 心脏的泵血功能 第一节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 (一)心血管的N支配 1、心脏的神经支配 (NA+β1-R)→心脏各部分 作用: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 (1)心交感N及其作用 Ach NA 阻断剂:普萘洛尔 心交感N及其作用 β1受体 cAMP If增强 ICa-L增强 Ik复极和衰减加快 三正变 作用: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的β1受体结合,使心肌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增高,K+的复极和衰减加快,If增强,促进Ca2+内流,使心率加快、房室交界的传导速度加快、心房肌和心室肌的收缩力量加强,分别称为正性变时、正性变传导、正性变力作用。 ◎左侧交感神经主要支配房室交界、心房心室肌 兴奋表现为心肌收缩能力增强 ◎右侧交感神经主要支配窦房结 兴奋表现为心率加快 (2) 心迷走N及其作用 (ACh+M-R)→心脏各部分(心室少) 作用: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 Ach Ach 阻断剂:阿托品 ◎左侧迷走神经对房室交界的左右占优势 ◎右侧迷走神经对窦房结的影响占优势 心迷走N及其作用 M受体 cAMP cGMP If减弱 IC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