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西方源头
第二节 中国源头;3;;一、古希腊的辩学;6;二、“智者派”的演讲术;8;9;10;11;修辞学一直都是修辞学校的主要教学科目。古希腊的教育有所谓 “三科四目”的说法。所 谓三科,指语法、修辞 (即演讲)和逻辑;所谓四目,指代数、几何、天文学和音乐:这在西 方教育学里统称为 “七艺”。中国相应的有 “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修辞学不包 括在其中。中国关于修辞的记载最早见于 《周易》的 《乾·文言》中:“修辞立其诚”。古希腊 所谓的修辞学与中国修辞学的内涵不同,中国古代修辞学研究的问题集中在赋、比、兴等修辞 手法和文章的体裁等方面;而古希腊的修辞学探讨的内容为演讲术。伍铁平先生认为 “所谓修 辞 ( r he t o r i c)还可译为 ‘雄辩术’,它实际上包含辩证法和修辞学两方面的内容”;三、三位奠定西方文化基础的大哲学家 ;(二)柏拉图 (公元前427—前347);;(三)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384—前322);17;
在古希腊的奴隶主民主制城邦环境下,基于政治演说、诉讼演说和典礼演说,说服术得到 了空前的发展,并被发扬光大。而几乎与此同时,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正发生剧烈动荡和重大 变革,诸侯之间战乱频仍,奴隶主贵族趋向没落,而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这促成了 思想的极大繁荣。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唇枪舌剑,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演出 了一幕幕纵横捭阖、波诡云谲的纷争活剧。在这个大舞台上,说服与应答活动无处不在,而异 常活跃的论辩家们促成了说服学与应答学的蓬勃发展和日臻成熟。我们说,这是言语交际语言 学在东西方的两个源头,如果研究交际语言学,就不得不分别追溯至此。在中国,虽然那个时 代我们能够看到的言语交际说服学与应答学的专著为数不多,但是其零珠碎玉隐见于大量的经 传史籍之中。先秦诸子不但在著作中论及了古典说服理论,而且记载了非常丰富的说服与应答 的实例,为今人展示了鲜活而生动的画面。 ;《鬼谷子》中的捭阖术,也称作收放术,是指论辩时应根据不同的论辩对象与情况采用或 分或合等不同的方法。捭,是指分开,阖,是指关闭,捭阖的本义是指分合。鬼谷子赋予了它 更丰富的内涵,认为开放与封闭是世界上各种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捭阖者,天地之道”。因 而,它也是游说论辩活动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方法。鬼谷子认为,论辩时只要根据不同的对象情 况施以不同的捭阖之道、阴阳之理,便可无往而不胜:
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 说天下。为小无内,为大无外。(《鬼谷子卷上·捭阖第一》)
意思是,用这种方法来说辩,没有什么不能出去,没有什么不能进入,没有什么办不成 的。又说: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 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 声,其钓语合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鬼谷子卷上·反应第二》);《鬼谷子》其他章节也从不同的角度详细论证了说服、论辩活动的技巧,由于其指导思想 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相径庭,历来学者对 《鬼谷子》一书推崇者甚少,而讥诋者极多。 其实外交战术的得益与否,关系到国家之安危兴衰;而生意谈判与竞争的策略是否得当,则关 系到经济上之成败得失。在日常生活中,言谈技巧关系到一个人处事为人是否得体,因此,鬼 谷子说服学在谋略大众化的今天格外受到人们的重视。 除说服学外,先秦时期还产生了名辩学。它是名学和辩学的合称,主要指先秦诸子关于名 和辩的逻辑思想,泛指中国古代的逻辑理论,也具有丰富的哲学、语言学思想。孔子最早提出 正名思想,他主要把正名看作是治理国家的头等大事。《论语·颜渊》说: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 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孔子的 “正名”是要使君真是君,臣真是臣,父真是父,子真是子。到了公孙龙和后期墨 家,开始从逻辑的角度提出正名的原则。 《庄子·天下》记载了战国时期名家提出的21个命 题。这些命题是: “卵有毛;鸡三足;郢有天下;犬可以为羊;马有卵;丁子有尾;火不热; 山出口;轮不辗地;目不见;指不至,至不绝;龟长于蛇……”名家为了坚持自己的正名思 想,并反驳别人的非难,当时曾以这21个命题与惠施提出的 “历物十事”相互呼应,互相论 证,竟至 “终身无穷”的境地,对当时名辩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庄子把惠施、公孙龙等人称为 “辩者”,《汉书·艺文志》把邓析、公孙龙、惠施等人列为 名家,晋朝的鲁胜则指出:“墨子著书,作辩经以立名本。”邓析有 “两可之说”,公孙龙有著 名的 “白马非马”之论。可见,辩学包含的逻辑思想超出了名学的范围。 荀子集先秦正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