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反射 反射(Reflex)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高等动物和人的反射有两种: 一种是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因而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称非条件反射。由直接刺激感受器而引起,通过大脑皮质下各中枢完成的反射 另一种是条件反射,是动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它是由信号刺激引起,在大脑皮质的参与下形成的 反射弧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Reflex arc),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工作单位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不受意志的控制,心跳、肠蠕动等。每一脏器同时接受交感和副交感两套神经系统,两者的作用是相反的,一个使器官的活动增强,另一个使器官的活动减弱 大脑 ?大脑(Brain)为神经系统最高级部分,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两半球间有横行的神经纤维(胼胝体)相联系 每个半球包括: 皮质(大脑皮层):表面的一层灰质(神经细胞的细胞体集中部分)。人的大脑表面有很多往下凹的沟(裂),沟(裂)之间有隆起的回,因而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面积 髓质:又称“白质”,位于大脑皮层内部,由神经纤维所组成 The Cerebral Hemispheres 中央沟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顶叶 额叶 顶叶 颞叶 大脑横裂 小脑 脑桥 延髓 脊髓 皮层(灰质) 白质 Brodmann分区系统 Brodmann分区是一个根据细胞结构将大脑皮层划分为一系列解剖区域的系统 最早由德国神经科医生科比尼安·布洛德曼提出。包括每个半球的52个区域。其中一些区域今天已经被细分,例如23区被分为23a和23b区等 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Areas of the Cerebral Cortex Brodmann areas – 52 structurally distinct areas 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Areas of the Cerebral Cortex Motor Areas Sensory Areas 左右大脑半球的功能特点 大脑皮层的电活动 α波,频率为每秒8-13次,是正常人脑电波的基本节律,如果没有外加的刺激,其频率相当恒定。人在清醒、安静并闭眼时该节律最为明显,睁开眼睛或接受其它刺激时,α波即刻消失 β波,频率为每秒14-30次,不因光刺激而消失,在大脑皮层处于高水平的活动常出现 θ波,频率为每秒4-7次,成年人在意愿受到挫折和抑郁时以及精神病患者这种波极为显著。睡眠、深度麻醉和缺氧时可出现 δ波,频率为每秒1-3次,当人在婴儿期或智力发育不成熟、成年人在极度疲劳和昏睡状态下,可出现这种波段。有严重脑伤的病人如癫痫等也会出现 睡眠 通常的睡眠脑电图呈现缓慢的δ波,叫做慢波睡眠 脑电图呈现快速的β波,眼球快速转动,称为快波睡眠 慢波睡眠时,内脏活动水平下降,骨骼肌松弛 快波睡眠时,虽然脑的活动水平高,但是比慢波睡眠更难唤醒,睡得更深,因此快波睡眠又称异相睡眠 异相睡眠往往与做梦有关,减少异相睡眠的时间,会感到烦躁,回到正常的睡眠状态,则异相睡眠出现的时期会更长,以弥补不足 总结与思考 掌握神经细胞的结构 掌握反射的概念与反射弧的结构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各是什么? 神经冲动传导的特点有哪些? 什么是突触?有哪些种类? 掌握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特点与特定功能区域 Thank U * * * * * * * * * * * * * * * * 突触 组成: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突触的分类 据神经冲动通过突触的方式的不同,突触可分为电突触和化学突触 在电突触,轴突末端(突触前膜)和另一神经元的表膜(突触后膜)之间以突触间隙相隔。腔肠动物神经网的突触主要是电突触。蚯蚓、虾、软体动物等无脊椎动物主要是电突触 电突触的特点是:(1)突触前后两膜很接近,2nm,神经冲动可以直接通过,速度快;(2)传导没有方向之分,形成电突触的2个神经元的任何一个发生冲动,即可以通过电突触而传给另一个神经元 突触的分类 脊椎动物也有电突触,但更多的是化学突触 化学突触的形态特点是2个神经元之间有一个宽约为20nm~30nm的缝隙 缝隙的前后分别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缝隙的存在使神经冲动不能直接通过 只有在某种化学物质,即神经递质的参与下,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突触后神经才能去极化而发生兴奋 电突触与化学突触 电突触 化学突触 神经冲动通过突触传导 化学突触实现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无源隔离器;-;mcr-1clp-i-i-00;-;2814016.pdf VIP
- 广东开放大学学习指引(开放教育学习指引)题目及答案.docx
- 办事处食堂改造施工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doc
- GB15979-2002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pdf VIP
- 可靠性鉴定考试试题库.doc VIP
- 九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 VIP
- (2025秋新版本)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pdf
- 《GBT20002.2-2008标准中特定内容的起草第2部分:老年人和残疾人的需求》(2025版)深度解析.pptx
- GB50877-2014 防火卷帘、防火门、防火窗施工及收规范.docx VIP
- 太湖县2021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