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流动人口犯罪对策探究.docx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流动人口犯罪对策探究.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流动人口犯罪对策 探究 摘要:建设中原经济区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战 略。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无疑会伴随着大量的人口流动, 由此在某一区域会引发流动人口犯罪等一定的社会治安问 题。对于流动人口犯罪的防控应该从“打”和“防”两个方 面着手。注重刑罚的不可避免性、刑罚的及时性以及刑罚的 适当性,注意宽严相济形势政策的适用。要针对流动人口本 身原因及社会原因所导致的犯罪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流动人口犯罪;刑事打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防控 中图分类号:D920. 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2-2589 (2013) 25-0146-03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流动人口犯罪对策研究的 必要性 2011年国庆前夕,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 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将加快中原经济 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要实 现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等,要实现河南省省委省政府提 出的“三化协调”,无疑会伴随着大量的人口流动。从我国 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经验来看,人口的流动无疑会带 来犯罪的增加,在某一区域会引发一定的社会治安问题。在 将中原经济区建设作为河南省的工作重点的时候,我们必须 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在经济发展的 同时,我们的社会治安状况会如何保持一如既往的稳定?这 就促使我们研究如何防控流动人口犯罪。 二、流动人口犯罪的防控对策 笔者认为对于流动人犯罪的防控应该从打”和 “防”两个方面着手。 (-)“打”__打击 1.刑罚的不可避免性、刑罚的及时性以及刑罚的适当性 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事法律的行为,无论是刑 事古典学派还是刑事人类学派与刑事社会学派都注重对犯 罪的打击。对犯罪的打击要做到刑罚的不可避免性、刑罚的 及时性以及刑罚的适当性。伟大导师列宁曾经说过刑罚的防 范作用,绝不在于刑罚的残酷,而在于有罪必究;重要的不 是对犯罪行为处以重刑,而是要把每一桩罪行都揭发出来。 本文说的打击即是有罪必罚意义上的打击。从流动人口犯罪 高发的原因上来看,有些人实施犯罪的原因在于心存侥幸, 以为不会被公安机关发现,从犯罪控制角度来说必须要打消 行为人的这种念头,以期避免其实施犯罪。 著名刑法学家贝卡里亚在其名著《论犯罪与刑罚》中指 出:“犯罪与刑罚之间的时间间隔得越短,在人们心中,犯 罪与刑罚这两个概念的联系就越突出、越持续,因而,人们 就很自然地把犯罪看作起因,把刑罚看作不可缺少的必然结 果。”这句话说明了刑法的及时性,也符合心理学上的近因 效应。 再者刑罚的适用要适当,即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只 有罪责刑相适应,才能使犯罪分子本人真正认识到自己行为 的违法以及所受的惩罚,使其认罪伏法,这样在一定程度上 能够预防其再次犯罪。否则,犯罪人对自己所受刑罚不理解 反而可能使其走上社会的对立面。同时罪刑不适应也不利于 法律的宣传与指引作用的发挥。刑罚过重使得一般人认为法 律只是国家报复个人的一种工具,刑罚过轻又会使得法律的 权威性大打折扣,会使一般人认为法律的适用不平等。 2.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适用 在对流动人口犯罪进行打击的同时,要注意对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的适用,这一点和上面的要求并不冲突。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是目前刑事司法领域最为重要的一个政策,它在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巨大作 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含义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 轻微犯罪、偶犯、初犯、未成年犯适用宽缓的处理方式进行 处理,另一方面是对各种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危害社会治安、 恐怖主义犯罪、暴力性犯罪等严重的犯罪从重处理。简单地 说就是“轻轻重重”。但是根据学者的研究,司法实践中由 于监管配套等措施的不到位,对于流动人口犯罪釆用非刑罚 化和适用非监禁刑的比例远低于本地人犯罪,即对于流动人 口犯罪“严”多“宽”少[1]。这种处理方式无疑是与宽严 相济刑事政策相违背的,司法部门需要对此及时做出调整。 目前对流动人口犯罪的研究中有一点大家是有共识的: 即流动人口犯罪中多存在“冲突型”、“自救型”犯罪,流 动人口实施的侵财犯罪有时是在特殊的需要维持生存与生 活背景下进行的,这种情况的存在,就更需要在司法实践中 贯彻与协调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从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上来 讲,其犯罪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但不可否认现行的某些制 度设计与运行存在缺陷,是导致流动人口犯罪的不可回避的 原因。这就需要司法者在适用法律时注意对宽严相济刑事政 策宽”的一面,对于轻微犯罪、偶犯、初犯、未成年犯尽 量适用宽缓的刑罚,多考虑一些他们犯罪的社会原因。同时 刑法本身的一些规定也为司法人员适用宽缓的刑罚提供了 依据。如《刑法》第61条、第63条第2款的规定。 当然对于流动人口犯罪不仅有宽缓的一面,对于其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