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布头-精品文案范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案资料范文分享 卖布头 《卖布头》 卖布头 作者:于宝林、冯宝华演出本 甲:相声这个艺术哇,是综合性的艺术。 乙:噢,不错。 甲:啊,说唱的文学。 乙:哎,是是。 甲:(对乙)表演的好啊。 乙:噢,您夸奖。 甲:老演员啦。 乙:还谈不到这个。 甲:相声演员大部分都是北京人。 乙:哎,因为相声是北京的出产。 甲:即便这个同志不是北京人。 乙:啊。 甲:也说普通话。 乙:那是啊。 甲:所以说说相声的。 乙:啊。 甲:北京人多。 乙:对。 甲:开大饭庄子的呢? 乙:那哪会儿人多呢? 甲:山东人多。 乙:噢,是是。 甲:开颜料庄的。 乙:哪会儿人多? 甲:山西人多。 乙:哦,过去都那样。 甲:卖布的。 乙:哪会儿人多? 甲:高阳人多。 乙:哦,是是。 甲:理发师。 乙:哪会儿人多? 甲:宝坻县的人多。 乙:哦。 甲:打铁的。 乙:哪会儿人多? 甲:章丘人多。 乙:呵,您听听。 甲:卖笤帚的。 乙:哪会儿人多? 甲:香河县的人多。 乙:嗯。 甲:卖豆腐丝的。 乙:哪会儿人多? 甲:武清县的人多。 乙:哦? 甲:澡堂子职工跟修脚的老同志。 乙:哪会儿人多呢? 甲:定兴的人多。 乙:对。 甲:卖冰棍儿的。 乙:哪会儿人多? 甲:哪的人都有 乙:我……嘁??哎,嘿嘿,这怎么哪的都有了呢? 甲:您想哪没有卖冰棍儿的。 乙:说的是啊。 甲:到了那个夏季炎热,都要吃一点冷食。 乙:唉,就为了消暑。 甲:名字不一样。 乙:哦,叫的名儿不同。 甲:到了咱们天津、北京就叫“冰棍儿”。 乙:是啊。 甲:到唐山地区。 乙:叫什么呢? 甲:叫“冰块”。 乙:哦。 甲:(学吆喝)“大冰块啦,三分五分嗒。” 乙:哦哈哈。 甲:到江南。 乙:叫什么呢? 甲:叫“棒冰”。 乙:哦,给掉个个。 甲:到东北三省。 乙:是? 甲:叫”冰果”。 乙:嗯。 甲:到山东。 乙:叫什么? 甲:叫“冰榔棍儿”。 乙:哦?”冰榔棍儿”。 甲:“冰榔棍儿”。 乙:那要到山东吆唤呢?。 甲:吆唤有地方的色彩。 乙:是啊? 甲:好听极了。 乙:要一吆唤? 甲:(学吆喝)“吃冰榔棍儿啦,冰榔棍儿都是凉的啊。” 乙:这不废话嘛,要热的呢? 甲:热的那是抻条面。 乙:嗐,这哪的事情啊。 甲:这吆唤叫啊。 乙:啊? 甲:“报君知”。 乙:不错。 甲:又叫“会声”。 乙:是啊 甲:还叫“货 声”。 乙:嗯。 甲:打招呼的意思。 乙:对啊。 甲:吆唤最好的您知道什么地方吗? 乙:这我可知道。 甲:您介绍介绍。 乙:那得说是北京。 甲:咱们的首都。 乙:这么说您有点儿研究啊。 甲:跟您比还差点儿。 乙:您这是客气,那我要吆唤一个你能知道是卖什么的吗? 甲:当着各位同志您就吆唤,您有上句,我马上接您的下腔。 乙:好嘞,咱们互相地研究一下。 甲:探讨探讨。 乙:你听这卖什么的啊。 甲:您来来。 乙:“冰糖嘞,葫——” 甲:“葫芦儿嘞呀” 乙:呵哈? 甲:冰糖的葫芦儿。 乙:嗯,行啊。 甲:到北京叫“糖葫芦儿”。 乙:对啊。 甲:到咱们天津呢。 乙:叫? 甲:叫“糖墩儿”。 乙:嗯。 甲:吆唤好听。 乙:天津吆唤? 甲:吆唤着都这味儿了。 乙:是? 甲:(学吆喝)“大红果的糖墩啊”。 乙:哎。 甲:“墩儿——” 乙:哎,行啊,是这味儿啊,你再听这卖什么的。 甲:您接着还来 乙:“新嘞个屉儿嘞” 甲:“包儿热的嘞,发面包儿哟热嘞——” 乙:哦,卖包子的也知道。 甲:卖包子的。 乙:行啊。 甲:到北京叫羊肉床子。 乙:嗯。 甲:上午啊卖羊肉,到了下午呢就卖包子。 乙:嗯。 甲:到咱们天津也卖包子。 乙:要到天津? 甲:跟他北京就不一样。 乙:噢,怎么不一样呢? 甲:吆唤时候就吆唤俩个字,简单明确。 乙:哪俩个字? 甲:肉包。 乙:哦是是? 甲:一吆唤这个“肉”字,声音特别大。 乙:哦。 甲:到“包”了,嘴皮子劲。 乙:是啊? 甲:表示这包子,薄皮大馅儿。 乙:哦,他要一吆唤呢? 甲:都这么吆唤。 乙:是。 甲:“肉——————包” 乙:完啦?这倒干脆啊。 甲:简单明确 乙:好嘞,你再听这个卖什么的。 甲:接着还来 乙:“嘿,南罐大的嘞。” 甲:“不涩的嘞哟,涩了要换的嘞。” 乙:哈哈,这卖什么的呢? 甲:卖柿子的。 乙:可以啊。 甲:到北京叫“柿子”,到咱们天津简单。 乙:叫? 甲:“四则”(柿子)。 乙:唉,方言不一样。 甲:这位一买柿子一说话,就知道这同志什么地方人。 乙:这怎么听呢? 甲:“嘿,您这柿子涩不涩嘿。” 乙:啊,这是北京话。 甲:“泥着四则塞不塞”(您这柿子涩不涩) 乙:嘿嘿嘿,这到了天津了。 甲:咱们天津售货员有个特点。 乙:那要到天津吆唤? 甲:吆唤出来通俗易懂。 乙:是啊? 甲:啊,热闹,吆唤都这么吆唤。 乙:噢,您学学。 甲:“喝两罐儿,喝两罐儿来吧哎。” 乙:噢,是这味儿啊。 甲: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