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乐曲(上编) 1901-1949;目录;; 作 家 信 息
赵元任 (1892—1982),著名语言学家、作曲家。江苏常州人,生于天津。1907—1910年,在江苏南京高等学校学习,1910年公派入美国康奈尔大学,1915年进入哈佛大学,先后学习数学、物理、哲学和音乐;1925年曾任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教授,1929年曾任北平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语言组主任,1938年秋入美讲学并加入美国籍,先后任教于夏威夷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 作 家 信 息
他擅长吹笛和表演昆曲。在繁忙的语言研究之余,坚持进行音乐创作。至1949年止,发表歌曲40多首。除歌曲之外,还有合唱曲 《海韵》、钢琴小品三首等。赵元任一生共创作100多首作品,生前发表不过半数,多数是在他去世之后才出版的。他的音乐创作以歌曲为主,而钢琴也是具有特别意义的一个种类。
;? 作 品 赏 析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中国国内普遍开始了 “学堂乐歌”阶段。这首作品是赵元任在美国留学时的作品。作者这首诞生于国外留学期间的作品,显然是学习西洋作曲技法的产物,当时无疑它很前卫,但也不可避免地会有模仿的痕迹。
这首作品的意义不在于它的技法如何高超,而在于它最早将中西两种文化结合起来。这是中国钢琴作品的开山之作,证明了中国人接受外国文化的速度之快。这首作品基本上是三段体(A、B、A)。作品以铿锵有力的节奏从中低音区开始,以明朗而辉煌的音调来表现为争取和平而阔步向前的队伍。右手主调的主三和弦以跳音的节奏来反映人们的精神面貌,左手处在和右手强拍呼应的位置,这种风格奠定了全曲的基础。;? 创 演 乐 评
《和平进行曲》创作于1914年,1915年发表于 《科学》杂志上。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首钢琴作品。它反映了赵元任的主张:“……我所注重的是咱们得在音乐的世界先学到及格的程度,然后再加个人或是中国的特别的风味在上,作为有个性的贡献。”要“努力学习西洋音乐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中国的传统音乐,创造出具有中国风格的作品”。
赵元任的理论思想和实践成果对后来的中国钢琴 《牧童短笛》等都具有深远的影响。赵元任的钢琴曲 《和平进行曲》不仅是中国的第一部钢琴作品,而且具有现实意义,对我们今天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作 品 信 息
此曲原是一首琵琶古曲,有好几个曲名,如 《夕阳箫鼓》 《浔阳琵琶》或 《浔阳夜月》《浔阳曲》等。曲名最早见于清朝姚燮 (1805—1864)晚期著作 《今乐考证》一书中,被列入 “江南派琵琶曲目”的 “中曲”一类。;? 作 品 信 息
其乐谱则出现得更早一些,最早见于鞠士林 (约1736—1820)的传抄琵琶谱以及1875年吴畹卿的手抄本。不过,当时手抄本已经分段,不是现在的十段而是七段,也无分段标题。1895年李芳园出版 《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时收入此曲,改名为 “浔阳琵琶”,将音乐扩充至十段,在每段前都加有文字小标题。也有人发挥想象称它为“浔阳夜月”或 “浔阳曲”。1923年,上海的新式音乐社团 “大同乐会”的柳尧章、郑觐文等人吸收了江南丝竹与西洋配器的手法,将它改编为一首民乐合奏曲,并且根据乐曲诗情画意的内容,给它起名为 《春江花月夜》。新中国成立后,又经过多次整理改编,使这首乐曲成为深受国内外听众喜爱的合奏曲。;? 作 品 赏 析
《春江花月夜》写的是夕阳西下到月上东山时之景色,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夜晚的静谧、东山升起的月亮、水面荡漾的小舟及迷人的花影,展现在听众面前。它的十个标题是:;? 作 品 赏 析
《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其创作利用中国传统的 “换头合尾”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
《春江花月夜》的演奏形式灵活,演奏人数可多可少。乐队规模大的有三四十人,小型的用琵琶、二胡、洞箫三件乐器也可以演奏,这说明乐曲表演的弹性极强。
中央广播艺术团民族乐团在当时的联邦德国演奏 《春江花月夜》时,国外报刊曾给予极高的评价。中央音乐学院民族乐团1979年8月在英国布伦东方音乐节上演奏 《春江花月夜》时,只有10个人的乐队同样征服了西方观众,被认为 “可以和世界上一流的室内乐团媲美”,说明我国传统音乐中优秀音乐作品 《春江花月夜》在现代国际乐坛仍然充满活力。当然,它浸透着现代音乐家们的汗水。;? 创 演 乐 评
郑觐文欣赏之后,点头称许。郑乃多才多情之人,他觉得此曲具有 “吴歌”风格,并与我大唐诗人张若虚的诗 《春江花月夜》之空灵意境极为吻合,遂建议改名为 《春江花月夜》。他还根据旋律之感添加了10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小标题 (见前)。从此,大标题和小标题就固定下来,不再变更了。此曲也就成了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大同乐会的保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