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震灾灾害防救对策.doc
PAGE
PAGE 1
震災災害防救對策
地震是重大天然災害成因之一,台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發生的次數頻繁,並且常有強烈的地震發生。依據中央氣象局過去九十年的觀測資料顯示,台灣地區平均每年約發生兩千兩百次地震,雖然其中多數為無感地震,但有感地震每年平均約有為二百一十四次,根據以往紀錄,在一九○○年至一九九九年間,共有八十九次災害性地震發生,幾乎每年可能會有一件地震災害發生,其中又有二十三次為地震規模達七以上的強烈地震,由於地震災害是一種無預警性的災害,且是突如其來發生的,故其突發的程度及所造成的後果非一般災害所能比擬。
台灣地區主要有三個地震帶分佈如下:
(一)西部地震帶:自台北南方經台中、嘉義而至台南。寬度約八十公里,
大致與島軸平行。地震次數較少,餘震頻繁,震動持續時間較短暫,但影響範圍廣大,通常震源淺(約十餘公里),地殼變動激烈,故易造成較大災情。
(二)東部地震帶:北起宜蘭東北海底向南南西方延伸,經過花蓮、成功到台東,一直至呂宋島。此帶北端自宜蘭與環太平洋地震帶延伸至西太平洋底者相連,南端幾與菲律賓地震帶相接。此帶成近似弧形朝向太平洋,亦和台灣本島相平行,寬一百三十公里,特徵為地震次數多。通常,震源較西部者為深。
(三)東北地震帶:此帶自琉球群島向西南延伸經花蓮、宜蘭至蘭陽溪上游附近,屬淺層震源活動帶。由於地震災害與火災、颱風等常態型災害特性迥異,且以現今的科技無法準確預測之狀況下,偶發性的大地震極易造成重大傷害;尢以民國八十八年九月二十一日發生於南投集集,芮氏規模七點三的強烈地震為例,造成兩千四百餘人死亡、一萬一千多人受傷,房屋全倒、半倒各五萬多棟,就連距震央一、二百公里遠的台北縣新莊市博士的家、龍閣社區也同樣造成重大災情發生,共計四十四人死亡、兩人失蹤、一百四十五人受傷,房屋全倒一棟、半倒二棟、龜裂及傾斜者十五棟,另外還造成了一百七十一萬戶停電及一百零六萬戶停水的災情。基於其不可預測之特性,除發生大地震時緊急應變搶救外,更應著重於事前的都市防災規劃、建築結構耐震設計等防災方面著手,以避免大地震的傷害。
一、地震之特性分析
地震可分為自然地震與人工地震(例如:核爆),一般所稱之地震為自然地震,依其發生之原因又可分為:
(一)構造性地震:因造山運動或板塊運動而造成岩石斷層變形或其他構因素所引起。
(二)火山地震:因火山噴發或火山活動所伴隨之有關地震。
(三)衝擊性地震:因地面受到撞擊或爆炸等擾動所引起。(例如:隕石撞擊)其中又以板塊運動所造成的地殼變動(構造性地震)為主。
由於地球內有一種推動岩層的應力,當應力大於岩層所能承受的強度時,岩層會發生錯動,而這種錯動會突然釋放巨大的能量,並產生一種波動,我們稱之為地震波,當它到達地表時,引起大地的震盪,這就是地震。
依地震發生次序區分,可分為下列階段:
(1)前震:在強烈地震發生之前,有時會先發生若干次微小地震,即所謂「前震」。前震有時不容易察覺,即使能察知,也難以判斷它是否為強烈地震的前奏。
(2)主震或本震:有一系列地震發生時,其中規模最大者即為「主震」或稱「本震」,其造成之災害最為嚴重。
(3)餘震:在主震之後,常會發生若干規模小的地震,稱之為「餘震」。隨大地震發生餘震很多,而隨著時間而逐間減小;餘震的發生較前震明顯,次數也較前震為多。
(4)群發性地震:如有一系列地震發生時,其震動次數相當多,且其規模約略相等,如此不具有主震的一群地震即稱為「群發性地震」。
為表示一個地震的大小等級以及所釋放的能量,地震以規模來區分。
地震規模愈大,其發生次數愈小;反之,規模愈小,其發生次數也愈頻繁,
其分級如下:
(1)劇震:七級,山崩地裂、地層斷陷、地面顯著裂開、房屋與大樓塌坍,建築基礎破壞。
(2)烈震:六級,重傢俱翻倒,房屋倒塌、駕駛車者嚴重受擾、井水發生變化、鐵軌彎曲。
(3)強震:五級,牆壁龜裂、牌坊煙囪傾倒、較重傢俱移動、駕駛汽車者可感地動、重傢俱可能翻倒、設計不良之建築物有相當損傷、大多數人因驚嚇而感不安。
(4)中震:四級,房屋搖動甚烈、不穩物傾倒、較重傢俱移動、可能有輕微災害。
(5)弱震:三級,房屋搖動,門窗格格有聲、懸物搖擺、盛水動盪、靜止汽車明顯搖動。
(6)輕震:二級,門窗搖動、一般人均可感到。
(7)微震:一級,人靜止時,或對地震敏感者可感到。
(8)無感:O級,地震儀有記錄,人體無感。
因地震引發之地形變動有斷層、山崩、地裂、地盤隆起、陷沒、崩崖、
地下泥水噴出、井水變化等,此等現象通常伴隨大地震而發生。因大地震
而引發的山崩,若是在河川山峽處被堵塞,則其上游水流因而儲蓄於山區,
形成大湖,稱為震生湖,民國三十年十二月十七日四時十九分,發生嘉義
烈震,濁水溪支流之清水溪上游草嶺山崩,形成長七公里,寬八百公尺,
深一百六十公尺之震生湖。
一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