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数学陈燕梅王淼生MPCK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厦门一中.doc

数学陈燕梅王淼生MPCK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厦门一中.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基于数学教学内容知识视角下的概念教学案例研究课题批准号研究成果基于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以平均数为例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陈燕梅王淼生摘要概念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基于视角对加权平均数概念教学进行评析并探讨优化教师的策略关键词概念教学权加权平均数一理论舒尔曼年提出理论后立即引起各国学者关注从而使数学教师特有的学科教学知识从泛学科的研究中独立出来形成数学教学内容知识理论理论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数学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有关数学学习的知识以及教育技术知识才能

PAGE PAGE 2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基于数学教学内容知识(MPCK)视角下的概念教学案例研究》(课题批准号:FHB150464)研究成果. 基于MPCK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 ——以“平均数(1)”为例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 陈燕梅,王淼生 361003) 摘要:概念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基于MPCK视角对“加权平均数”概念教学进行评析,并探讨优化教师MPCK的策略. 关键词:概念教学;MPCK;权;加权平均数 一、MPCK理论 舒尔曼1986年提出PCK理论后,立即引起各国学者关注,从而使数学教师特有的学科教学知识从PCK泛学科的研究中独立出来,形成MPCK(数学教学内容知识)理论.MPCK理论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数学学科知识( MK)、 一般教学法知识( PK) 、有关数学学习的知识( CK) 以及教育技术知识( TK)[1],才能够把学术形态的数学知识有效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提高数学能力和提升数学素养.而这4类知识的综合与融合就是数学教学内容知识( MPCK) ,即数学教师从事数学教学所应具备的核心知识[2].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数学概念是导出全部数学定理法则的逻辑基础,是建立理论系统的中心环节,同时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记忆、理解、题海训练是概念教学的普遍现象,往往忽视概念的本质,因而学生在运用概念解决问题时常常出现生搬硬套甚至束手无策的现象.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建构概念、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尤为重要.一个具有优秀MPCK的教师会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概念不仅仅具有冰冷的美丽,在形成和应用数学概念的过程中更蕴含着火热的思考[3]. 二、MPCK视角下的概念新授课 不久前笔者在厦门市开了一节公开课《平均数(1)》.以下分享基于MPCK视角下的教学设计、反思以及专家评析. 本节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是第20章“数据的分析”第1节“数据的集中趋势”第1课时的内容[4] . 本节是数据分析这一章节的起始课.学生在七年级时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知道可以用统计图表整理和描述数据.以前通过数据计算,学生学习了算术平均数,知道它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背景中理解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权的意义;能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计算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以及加权平均数,体会权的作用. 1.【活动一】创设情境,建构概念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引入“权”的合理性,理解“权”的意义. 数据分析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用统计图表来整理和描述数据.为了进一步获取有效信息,还需要对相关数据进一步分析,用数据说话. 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计算学期总评,小明同学期中考60分,期末考90分(百分制). (1)你能算出他的平均成绩吗? 追问:如何计算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 (2)若以这个算术平均数作为学期总评,你认为合理吗? 追问1:为什么不合理? 追问2:期末考试是学期综合考查,如何体现期末考试的重要性? (3)你是怎么算的?为什么这么算? (4)在这个问题中,3和7(举例)有什么用? 追问1:什么是“权”?什么是“加权平均数”? 追问2:还有哪些也是权? (5)如何把这种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推广到一般情况? (6)期中考和期末考的分数不变,为何得到不同的总评成绩? 我校正高级教师王淼生对本节课进行了评析,以下简称“专家评析”. 专家评析:活动一是本节的核心内容.教师运用“概念同化”提出并建构“权”与“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概念同化过程是学生对概念的主动理解过程,是学生利用已有认知结构对概念进行重新建构的过程.曹才翰、章建跃在《数学教育心理学》中提出,概念教学得以充分展开的根本原动力是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新概念之间的不平衡.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生在遇到新概念时,总是先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如果获得成功,就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同化不成功,则会调节已有认知结构或重新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以顺应新概念,从而达到新的平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概念学习的这种机制,利用新概念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之间的差异来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以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这种不平衡,从而引起学生的认知需要,促使学生展开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 从MK上看,教师在引入新课时关注本章知识与已有知识的联系,让学生明确感受到,在收集数据后,要进一步获取信息,需通过计算统计量进行分析.数学源于生活,教师用学生熟悉的考试成绩计算总评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串设计引导学生从已有的认知(算术平均数)中寻找差异,自主建立“权”的概念.问题简洁易懂,跳出繁杂的

文档评论(0)

zhaohuif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