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至安康铁路某标段(投标)施工组织设计.doc

武汉至安康铁路某标段(投标)施工组织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9 1、编制说明及工程概况 1.1编制说明 1.1.1编制依据 ⑴XX至XX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部分站前线下工程《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 ⑵XX通道XX至XX增建第二线XX至襄樊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⑶标前会会议精神及工地现场踏勘所获取的资料; ⑷XX至XX铁路增建二线施工招标文件答疑; ⑸铁道部现行铁路设计、施工规范、规程及相关验收标准; ⑹铁道部颁发的《关于加强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的规定》及郑州铁路局为确保既有线行车、施工安全而制定的有关规定和规则。 1.1.2编制范围 XX至XX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部分站前线下工程2标,线路始于DK143+500,止于DK201+100,全长57.6Km。主要工程范围有路基土石方及附属工程,桥涵工程(不含价购梁及其架设),公跨铁立交工程,站线铺轨、铺岔、铺道床(不含站场正线换铺无缝线路),站场设备,站区建筑,大型临时工程,改移道路、改沟、改渠等工程。 1.2工程概况 1.2.1线路概况 改建铁路XX通道XX至襄樊段位于XX省西北部,东起XXXX市,经XX、XX,至XX,全长299.75Km。 本标段为XX至XX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部分站前线下工程2标,位于XXXX市境内。线路起于XX岗(含)DK143+500,止于新XXDK201+100处,全长57.6Km,与既有线相交8处,并行营业线施工的线路4段、长14.1Km,双线绕行地段长43.5 1.2.2工程环境 1.2.2.1自然条件 ⑴沿线地形、地貌 本标段线路位于低缓丘陵夹阶地。其中:DK143+500~DK147+640段为丘陵边沿与阶地穿插地带,丘陵低缓,相对高差15~30m,植被较为发育,部分为旱地,阶地多分布岗丘,相对高差6~15m,岗丘多辟为旱地和建筑区,岗间谷地及较缓处多辟为水田和塘;DK147+640~DK152+900段为丘陵区,丘坡自然坡度15~30°,相对高差30~40m,植被较为发育,局部辟为旱地,丘间谷地狭长,辟为水田、旱地和塘;DK152+900~DK55+900段为阶地区,地势平坦开阔,辟为水田、旱地、建筑区及少量水塘,既有汉丹铁路以路堤通过;DK155+900~DK159+200段为丘陵区,自然坡度15~30°,局部大于30°,相对高差15~30m,植被较发育~较稀疏,部分辟为旱地和建筑区,丘间谷地狭长,辟为水田、旱地和塘;DK159+200~DK171+380段为二级阶地,地势平缓,主要为低缓岗丘及岗间谷地地貌,相对高差5~10m,岗丘辟为旱地,岗间谷地多辟为水塘及水田;DK171+380~DK201+100段为丘陵缓坡及丘间谷地,地形略有起伏,沟谷较发育,水塘密布,相对高差15~30m。 ⑵气象特征 沿线所经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冬季(12~2月)寒冷少雨,春季(3~5月)多阴雨绵绵,雨量不大,初夏(6~7月)雨量集中,易发生雨洪,盛夏(7~8月)高温炎热,时有特大暴雨发生,秋季(9~11月)气候秋高气爽。 全年平均温度15~16℃,最热在6~8月,最冷在12~2月,降雨和冰结沿线迟早不一,初雪一般在12月中旬,终雪多在次年3月上旬,最大积雪深度约30cm,冰结最大深度约9~11cm。 沿线最多风向除5~8月以南风和东风为主外,其余多为北风及西北风,大风一般随寒潮或暴雨而来,风力不大,约8级左右,最大风速19~20m/s。 ⑶工程地质及水文 DK143+500~DK152+900及 DK155+900~DK159+200丘陵区表层为粉质黏土,褐黄色~棕黄色,硬塑~坚硬,厚度0.5~1m,下伏强风华红砂岩、片岩;微风华变质辉长岩等。地表水不发达,丘间谷地地表水多为水塘水,地下水不发育,主要为少量基岩裂隙水和孔隙潜水。 DK152+900~DK55+900段阶地区表层为黏土、粉质黏土,褐黄色~棕黄色,硬塑~坚硬,厚度大于3m,基岩强风华。地表水发育,主要为水塘水及河流水,地下水一般,埋深2~3m。 DK159+200~DK171+380段二级阶地区岗丘表层为黏土、粉质黏土,褐黄色~棕黄色,硬塑~坚硬,厚度大于3m,具膨胀性。岗间谷地分布松软土及软土。地表水不发育,主要为水塘水;岗丘地下水不发育,埋深大于4m,岗间谷地地下水较发育,主要为空隙潜水,埋深2~5m。 DK171+380~DK201+100段丘陵区,岗地表层为粉质黏土,褐黄色~棕黄色,硬塑~坚硬,厚度大于1~10m,局部小于1m,具弱膨胀性。岗间谷地表层黏土、粉质黏土,褐黄色~棕黄色,硬塑~坚硬,厚度大于3m,部分为松软土及软土,下伏风华程度不一的岩层。地表水发育,主要为水塘水。地下水也较发育,主要为空隙潜水,埋深2~5m。 ⑷地震基本烈度 本标段范围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