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陈生无须负起损害赔偿责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自由時報)數天前報載,大貨車駕駛在路口等紅燈後,綠燈時開動車子,壓死一名嬰兒車上的嬰兒,阿嬤推著嬰兒車過馬路,未走斑馬線穿越馬路,進入貨車司機視線死角,經法官實際現場履勘,以三角函數推算,認定司機視線死角成立,獲判無罪,全案仍可上訴。 你認為呢? ~對!要先到現場勘察一下才能做判斷 三角函數定生死2007-09-28 幫阿嬤算算看 真的是死角嗎? 道德判斷與法律判決都是根據客觀事實以幫助我們釐清行為者的行為對錯與過失。 然而法院判決理念與社會觀感存在極大的落差,法院判決到底哪裡有問題? ~如果你是那個法官,你會怎麼判? 是否能有讓兩方都心服的創意問題解決策略? 社會大眾把法律案件視為道德行為! 法律是:判決行為與結果是否有過失,這些過失需要負多少刑責? 法律並不一定能辨識此行為是否合乎道德,但人的動機與存心會在判決參考之列。 社會上有許多事是不違法的 但不見得行為就是對的 有時守法的人 不盡然表示他是個好人 所以 進入視線死角,過失傷人的刑責-無罪 這是法律判決 然而 1.阿嬤未走斑馬線穿越馬路的行為? 2.如果司機可以在綠燈前多注意一些- --正要過馬路的、來不及過馬路的、 走到一半的? 這是行為對錯以及人的態度問題! 貧母的行為對嗎? 智障兒該被如此對待嗎…?.. 1.偷報紙遊民該死嗎? 打死人的行為本身是不對的。 2.店長是殺人兇手,是壞人嗎…, 其動機或存心是如何? 對此行為的主觀認知是什麼? 患有先天性成骨不全症(玻璃娃娃)的顏旭男,原是景文高中2年級的學生;89年9月13日在學校上體育課,因天雨,老師改到地下室上課,陳生抱顏旭男走樓梯時不慎摔倒,導致顏旭男顱內出血,四肢多處骨折,送醫不治。 台灣高等法院更一審宣判,合議庭認定陳生熱心助人 ,摔倒時仍緊抱顏旭男不鬆手,認定他並無疏失,判決陳 生無須負起損害賠償責任。 至於景文高中,更一審合議庭認為景文校方有過失責任,但同時認定顏生的父親也有過失,在校方通知救護車到場時,竟表明欲自行就醫,以致延誤醫治的黃金時間,判決景文高中應賠償死者的父親107萬餘元,母親64萬餘元。 法律判決沒有人性嗎? 陳同學熱心助人沒有好報嗎 ? 可以做出道德判斷的對象就是: 對行為者(人)或 對行為本身進行的道德評價 ?一個人是不是善良? 有沒有好的存心、動機? ?其所作所為究竟是對或錯, 好或壞?此行為該不該做? 所以 母親拘禁並限制兒子的自由-觸法 這是針對拘禁行為的法律判決 然而 1.母親的動機是因為智障兒的安全,只 是拘禁兒子的行為不對 2.如果社政與特教體系的支持網絡是足 夠的?也許母親不致於無人求援陷入道德兩難 不能只憑關人或觸法的結果來判斷 母親的道德對錯! 所以 超商店長打死偷報紙遊民-觸法 這是針對殺人行為的法律判決 然而 1.偷竊行為之刑責應由公權力執行(即使是現行犯) 2.超商店長之棍棒打人行為是不應該的! 3.超商店長的存心是刻意要他死?或是不小心? 4.旁邊鼓譟的群眾有無發揮道德良心加以勸阻 (針對打人行為) 偷竊犯的道德應該批判 店長的行為與個人是非觀念也應反省! 所以 1學校未依特殊教育法等規定,設立無障礙設施,如電梯 或給予個別化體育教學-應負損害責任 2陳生應有天雨注意濕滑之認知及判斷能力,應注意且能 注意,而不注意產生疏失-當應負過失責任,其母應與其 負連帶賠償責任 這是法律針對其行為疏失之判決 然而 1陳生出於愛心動機,跌倒仍緊抱著顏旭男不鬆手的態 度 2其無償付出,自願幫忙的行為 法律判決並不否定陳生的善良及 發自愛心的實踐行動! 請好好思考: * 1.法律所要求的行為是不是=道德上對的(或應該 去作的)行為? 一個行為,如果被法律所禁止,是不是就等於是 道德上錯的(或不應該去作的)行為? 2.是不是道德上對的(或應該作的)行為,就應該透 過法律命令大家去實行? 是不是道德上錯的(或不應該作的)行為,就應該 用法律去禁止? 公共道德: 社會中約定俗成的行為規範或價值觀 我們可不可以透過法律的制裁來實現或保障某種 公共道德? 博愛座不讓座要受罰? 通姦罪應不應該加以除罪化? 代理孕母是否要予以該合法化嗎? 在校園裸奔為什麼應該被處罰? 你對上述問題的答案是什麼? 理由何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