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群体的形成胡文虎与其客家社团-中央大学客家学院.PDF

客家群体的形成胡文虎与其客家社团-中央大学客家学院.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客家研究 第七卷第一期 2014 年 6月 頁 195-220 研究論文 客家群體的形成:胡文虎與其客家社團 張容嘉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摘 要 1920 年代初期,客家第一次從區域性分散的地緣性團體,聯合 成立「客屬」組織,開創全球客家族群的連結想像。胡文虎無疑是 在整體客家想像建構過程中重要的關鍵人物,香港崇正總會創立 後,陸續展開客家族群研究以及跨域客家社團的串聯,胡文虎一方 面透過資助羅香林創立客家學,考證客家源流,建立客家族群的論 述,推進客家共同意識的形成。另一方面也藉由羅香林的論述宣揚 客家意識與客家文化,推動創建新馬各地的客家分會。 然而來自不同祖籍地,彼此間的腔調及語言使用甚至是難以相 互溝通的客家人並非理所當然即形成想像的群體,本文擬透過考察 胡文虎與其打造客家網絡的過程,探究 1920 年代客家的論述,如何 透過印刷報業的傳遞擴散及客家社團間的情感連結,將祖籍、腔調 殊異的各地客家人凝聚成想像的共同體。 關鍵字:客家、胡文虎、想像共同體  張容嘉,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生,通訊地址:30013 新竹市光復路二段 101 號國立 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電子信箱:mornika426@.tw 。 196 客家研究 第七卷 第一期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kka imagined community: Aw Boon Haw and his Hakka associations  Jung-Chia Chang Institute of Sociology, NationalTsing-Hua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Hakka people were dispersed into regional groups until the early 1920s; formal Hakka organizations were first established, and the imagination of Hakka linkage was then created. Aw Boon Haw is undoubtedly one of most important iconic persons in the Hakka ethnic imagination, in the ways the Hakka people construct a united identity when they were originally separated in different ancestral homes.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the discourses of Hakka identities in the 1920s, by gazing into the life of Aw Boon Haw, and also examining how he established a Hakka network through propaganda in the newspapers, and also via an emotional umbili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