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真皮(dermis) 网织层 乳头层 乳头层 紧靠表皮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向表皮突出形成真皮乳头。 网织层 乳头层下方较厚的致密结缔组织,内有粗大的胶原纤维束交织成网状,并有许多的弹性纤维,赋予皮肤较大的弹性和韧性。 第二节真皮 四、皮 肤 的 附 属 器 毛 皮脂腺 外泌汗腺 顶泌汗腺 指(趾)甲 第三节 皮 肤 的 附 属 器 毛: 毛干、 毛根、 毛球 毛干及毛根 毛干和毛根由规则的角化上皮细胞组成 毛囊 是由上皮和结缔组织构成的鞘状结构,包绕毛根 (一)毛 毛球 毛乳头 毛球的上皮细胞为干细胞,称毛母质,形成毛根和上皮性鞘。 毛球底部有结缔组织伸入形成 . (一)毛 皮脂腺 (sebaceous gland) 多位于毛囊和立毛肌之间,为泡状腺。 分泌部由一个或多个腺泡组成。腺泡周边是一层较小的干细胞,它们不断增殖,一部分子细胞逐渐向腺泡中部推移,细胞体积逐渐变大,胞质中聚集大量脂滴。最后,腺细胞解体,成为皮脂(seburn)。 皮脂腺导管短而粗,开口于毛囊或皮肤表面。 (二)皮脂腺 汗 腺(sweat gland) (三)汗腺 汗腺分泌汗液调节体温、湿润皮肤、排泄废物。 外泌汗腺 分泌部由一层锥体形或立方形上皮细胞构成 导管由两层立方形细胞围成,细胞较小,胞质弱嗜碱性。 (三)汗腺 顶泌汗腺 (apocrine sweat gland) 特点:分泌部管径粗, 管腔大,盘曲成团。 分泌液较粘稠,内含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经细菌分解后会产生特别的气味。 (三)汗腺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可编辑 可编辑 皮 肤 (Skin) 屏障保护 感受刺激 调节体温 皮 肤(skin) 表 皮 (epidermis) 真 皮 (dermis) 第十一章 皮肤 皮下组织 (hypodermis) 附属器官: 毛 皮脂腺 汗腺 指(趾)甲 厚 皮 薄 皮 一、表皮 角化复层扁平上皮 角质层(C) 透明层(L) 颗粒层(G) 棘 层(S) 基底层(B) 皮肤的浅层 基底层 附于基膜上,由一层矮柱状的细胞组成。 光镜下胞质嗜碱性。 电镜下胞质内有丰富的游离核糖体,有散在的角蛋白丝(张力丝tonofilament),基底细胞与相邻细胞以桥粒相连,与基膜以半桥粒相连。 是表皮细胞的干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形成的部分细胞脱离基膜后,进入棘层,分化为棘细胞并失去分裂能力。 (一)表皮的分层与角化 (一)表皮的分层与角化 (一)表皮的分层与角化 棘 层 由4-10层多边形、体积较大的棘细胞组成,细胞表面有许多短小的棘状突起,相邻的细胞的突起镶嵌,并以大量的桥粒相连。 光镜下呈弱嗜碱性。 电镜下胞质内游离核糖体较多,具有旺盛的合成功能。角蛋白形成许多较粗的角蛋白丝束,从核周呈放射状延伸至桥粒内侧。有明暗相间的板层颗粒。 (一)表皮的分层与角化 颗粒层 由3-5层较扁的梭形细胞组成,核与细胞器均趋于退化,胞质内板层颗粒增多,还有大量形状不规则、强嗜碱性的透明角质颗粒。 电镜下透明角质颗粒无膜包裹,呈致密均质状,角蛋白丝常伸入其中。 (一)表皮的分层与角化 角质层(C) 透明层(L) 由2-3层扁平细胞组成,细胞界限不清,核与细胞器均已消失。 光镜下呈强嗜酸性,折光度高。 电镜结构与角质层相似。 透明层 (一)表皮的分层与角化 角质层 由多层扁平的角质细胞组成,细胞已完全角化,胞质为角蛋白所充填。光镜下呈嗜酸性的均质状。 电镜下细胞内充满密集、粗大的角蛋白丝束及均质状物,后者主要为透明角质颗粒所含的富有组氨酸的蛋白质,与角蛋白丝结合形成角蛋白。 角质层浅表的细胞间的桥粒消失,因而细胞连接松散,脱落后形成皮屑。 表皮由基底层到角质层的结构变化,反映了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迁移、逐渐分化为角质细胞,并最终脱落的动态过程。 角质形成细胞不断脱落更新,更新周期为3-4周 (一)表皮的分层与角化 非角质形成细胞 黑素细胞 (melanocyte) 郞格汉斯细胞 (Langerhans cell) 梅克尔细胞 (Merkel cell) (二)非角质形成细胞 黑素体(酪氨酸 → 黑色素) →黑素颗粒 黑素细胞 (melanocyte) 散在于基底细胞之间,其突起伸入基底细胞和棘细胞之间。 电镜下与角质形成细胞间无桥粒连接,胞内有丰富的核糖体、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另有特征性的黑素体。 (二)非角质形成细胞 酪氨酸酶 人种间的黑色素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异,肤色的深浅主要取决于黑色素细胞合成黑色素的能力与黑色素颗粒的分布。 (二)非角质形成细胞 郞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4版)全套PPT课件.pptx
- 2025年,跨境电商数据合规性风险评估与合规体系建设指南报告.docx
- (2025秋新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二》PPT课件.pptx VIP
- 2024年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实务》真题及答案解析.pdf VIP
- JGT 366-2012-外墙保温用锚栓.pdf
- 基坑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桌面演练脚本.docx VIP
- 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文学常识.docx VIP
- 课件mike新11hd so nam模型培训教程.pdf
- 《控制工程基础》教案.docx VIP
- Q∕GDW 11021-2013 变电站调控数据交互规范.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