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庆长寿区北部片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 简介 长寿地处重庆主城区进入渝东北地区的东部门户地带,是外围区县中与重庆主城区关联最为紧密的行政区之一。随着重庆战略地位的提升、长寿与重庆主城区的空间关系和交通条件的改变,一系列全国及重庆的重大项目的纷纷落户,使得长寿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规划区位于重庆市长寿区凤城以北,东至桃源大道,南至渝长高速公路,西至菩提山脚,北至长寿火车北站。规划范围面积约9.89平方公里。该区是近年城市拓展集中建设的新区、未来城市的门户地区及城市建设风貌展示区,也是城市的中心区,地位十分重要,规划难度大,规划要求起点要高,为此,2009年底开展了《重庆长寿区北部片区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 一、前言 ■规划区位 竞标阶段 (一)与市规划局联动展开工作 为高水平完成规划设计,2009年底在市规划局的支持下,长寿区政府与市规划局共同组织开展了《重庆长寿区北部片区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 (二)精心筛选设计单位 前期对报名参加的53个设计单位的多轮次精心筛选,最终确定深圳市规划院、华南理工大学规划院、美国ALP国际都市建筑规划设计集团、艾斯弧(杭州)建筑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和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五家设计单位参与竞标。 (三)邀请知名专家公开评选 竞标方案评选邀请郭恩章、马武定、黄天其等国内外知名专家,通过公平评选,确定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交方案获得第一名。 (四)中标单位进一步深化设计 后期委托竞标第一名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一步深化方案设计。深化过程中,认真总结专家意见,同时整合各家方案优点,在第一名方案基础上深化。 二、组织工作 深化阶段 (五)专家全程参与研究 规划深化期间充分借助专家力量,初审、评审、规委会审查均请市内知名规划专家全程把关。 (六)鼓励公众参与 规划深化期间在长寿区政府网站、报纸等媒体公示,充分征询广大市民意见,做市民需要的规划 。 (七)严格成果质量把控 加强规划成果审查,按照市规划局要求,借助第三方机构对最终规划成果进行二次审查,核实评审会修改情况,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项目获得2010年度重庆市规划局年终考核城市设计专项横向评比第一名。 二、组织工作 (一)详尽的现状分析 规划前期对地区经济、文化、交通等条件,对区内的地形、发展态势、道路及市政现状、优劣势资源等做全方位分析。 三、规划特色 伴随产业的发展和区域性大城市目标的确立, 以北部片区为生活区重心的城市发展架构已日渐清晰, 城市进一步向北发展的态势日趋明显。 北部片区 城市一级核心 北部新城 城市次级核心 阳鹤山片区 生态居住片区 凤城片区 城市次级核心 菩提山生态核心 桃花新城总部经济区 ■城市格局演变研究 ■城市发展态势分析 ■城市发展脉络分析 (二)通过城市发展脉络分析明确片区定位 三、规划特色 资源条件 区域交通 三环高速公路、渝宜高速开口、渝万城际铁路设长寿北站 生态基础 菩提山生态绿核、桃花溪水系廊道、中央崖线城市绿脉 开发条件 行政中心已建成、总部经济区已启动 宏观背景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长寿区域性中心城市、长江渝蓉城镇产业聚合带上的重要节点 《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长江沿线城镇产业聚合带上的重要节点,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都市区重化、冶金等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一小时经济圈辐射三峡库区及川东北城市的桥头堡之一 《重庆市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强化发展的重点卫星城、工业调整拓展的主要承接地 上位规划 《重庆市长寿区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修改》 全区的商业、行政中心、借助菩提山、桃花溪等原生生态系统,建设城市与自然绿色空间交融共存的复合生态系统 《长寿区城乡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城市生活功能区以桃花新城为发展重心,形成“一主两副”的空间结构,全区的公共服务功能设在桃花新城,结合高铁站场集中设置区级行政中心、休闲娱乐中心、商务办公中心及高档居住区功能 《重庆市长寿区桃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心、三片”。行政中心、商业中心轴线对称关系,东、中、西部片居住用地 城市空间发展 城市结构演变 由沿江发展——轴向发展——环菩提山发展,北部片区是空间承转的核心地带 城市空间发展脉络 东西向山水脉络、南北向交通联系、城市中央绿脉延伸 城市空间发展态势 空间枢纽,承载城市一级核心相应功能 功能研究 定位研判 枢纽门户、城市中心区域、城市核心功能聚集地、生态宜居新区 既有功能研究 应形成区级公共服务中心,相对集中布置一批商贸、文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