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量與實測的教學 * 一、 國小數學中,有關量的教學指長度、容量、重量、時間等,而速度、面積、體積等是衍生出來的量 * 1.長度(度)容量(量)重量(衡) 二、 量可分為分離量和連續量,一般的區分是只能以整數表示的量稱為分離量,通常不能再分割,例如5個人、8輛車、6封信等,不會有分數或小數,連續量則可以任意分割,例如半杯水、3.5公尺等。 * 三、有關長度、容量、重量的教學分成幾個步驟 1. 直觀比較:憑知覺判斷兩個量的大小 例:經由觀察發現甲比乙高(視覺) 例:棒球比網球硬(觸覺) * 2. 直接比較:將要比較的兩物併在一起分辨長短、大小、輕重等(即東西放在一起比較) 例:請兩位小朋友上台背對背比較身高 例:將兩根鉛筆一邊對齊比較長短(圖一) 例:將大小不一的長方形疊在一起做比較(圖二) * 圖二 圖一 2.重量直接比較: 乙 ? 甲 3.容量的直接比較 甲 乙 ? 將甲裡面的水倒入乙如果水裝不滿代表乙>甲,溢出則為甲>乙 * 3.間接比較:透過媒介物(大於或等於兩物體)做比較(可移動的媒介物) 例:要比較教室前門與後門的高度無法直接比較,可以竹竿或繩子為媒介物進行比較 例:在黑板上畫兩條長度和相近的直線請學生比較長短 甲 乙 * 4.重量的間接比較 乙 丙 ? 甲 乙 ∴甲比丙重 5.容量的間接比較 甲 丙 乙 * (間接比較已具有保留概念和量的遞移性概念)(如繩子a量甲乙兩個人的頭,知甲=a,乙=a,所以甲=乙)(也知道a=b且b=c,則a=c,亦即知道量的遞移性) * * 以上三個步驟能辨別兩物何者較長、何者較重、何者較多,但無法表示長多少?重多少?大多少?因此必須引入單位的觀念 * 4. 個別單位:兒童自己選定的單位 例:兒童可以用鉛筆的長做為單位,測量桌子的長度,如桌子有5 枝鉛筆的長 例:欣儀比惠美高半個頭,頭的長度是個別單位 *兒童可以就身邊容易取得的材料做為個別單位,如迴紋針、橡皮檫的長,大拇指與食指張開的長度為一ㄓㄚˊ、其他如指頭的寬、拳頭的寬等皆可,但要注意操作技巧。 個別單位容易引發爭執,故有必要有統一的單位 (如單位與單位間不能有空隙,不能有沒有量到的地方) (間接比較是質的比較)(而下面個別單位開始則是量的比較;以前是甲比乙長,現在則是甲有十枝鉛筆長,而乙有七枝鉛筆長,所以甲比乙多了三枝鉛筆的長度) * 5.普遍單位:社會上通用的單位,一般指公制單位 *常用的長度單位:公里(km)、公尺(m)、公分(cm)、毫米(mm) 常用的容量單位:公升(l)、分公升(dl)、毫升(ml) 常用的重量單位:公斤(kg)、公克(g) * (公用單位比較,還有幾個重點:(1)單位互換:反覆練習可熟練,但乏味,可設計有趣活動,在實測中練習。例如可讓兒童製作一張身體的身份卡 (2)選用合適的單位:量教室長度,給10公分和1公尺直尺給兒童使用,研究使用哪一工具測量?(3)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面積或體積) 公分=1/100公尺 亳米=1/1000公尺 分公升=1/10公升 亳公升=1/1000公升 公克=1/1000公斤 * 6. 發現測量概念中的公式 例如教室8公尺寛6公尺,教室面積是多少?(1)將教室的平面畫在每格1公分的方格紙上(2)將幾個長方形圖形都畫在方格紙上,將長、寛、面積都系統記下來,再研究資料中的規則。例如 長方形a 長=12 寛=8面積=96 長方形b 長=21 寛=8面積=168 長方形c 長=13 寛=12面積=156 長方形d 長=40 寛=15面積=600 * 四、 教學要點 1、教學上應讓學生有較多的機會動手測量,以培養學生實測的能力 例:使用直尺測量桌子長、數學課本的寬(直接測量) 例:想辨法量杯口的周長、胸圍(間接測量) 例:水壺的水有多少公升? 例:一天喝八杯水大約是幾公升? 例:書包重幾公斤? 例:課本重幾公克? * 得順便教測量的技巧 * 0 1 2 0 1 2 ? ? 2. 注意量感的培養 (1)量感唯有透過課堂上實測的經驗及生活中的親身體驗才能逐漸形成 (2)在學校的走道上畫一公尺的線條,供學生步測,在教室放置100公克、500公克、1公斤的沙包等對量感的培養均有幫助 * 3.除了常用的單位外,比較大的單位如公噸、公秉亦出現在教材中。九年一貫課程中單位原有重大改變,例如公尺改為米、公噸改為千公斤、公里改為千米等,但單位的改變涉及生活習慣的改變,是否可行值得注意。 * .一斤(台斤)=16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