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钢江苏民歌《茉莉花》艺术特点初探.docVIP

浅析钢江苏民歌《茉莉花》艺术特点初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钢江苏民歌《茉莉花》艺术特点初探 【标题】江苏民歌《茉莉花》艺术特点初探 【作者】张 霞 【关键词】《茉莉花》 意象 艺术魅力 音乐特点 【指导老师】谈相东 【专业】音乐学 【正文】前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历史的发展始终贯穿着音乐的发展。我国民歌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是民族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形式,能够歌唱或吟诵,多为韵文,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从《诗经》所载周初至春秋中叶流传在北方的民歌,其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都可表明中国民歌在2400年前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此后,汉魏南北朝的乐府民歌、唐宋的曲子词、元代的小令、明清的俗曲、小曲等等,都曾流传于民间的歌曲。至今仍有2、3种曲调在民间传唱,其中有不少歌词现仍在江浙农村流传。明末清初所流行的俗曲,如《银绞丝》、《鲜花调》等,现今仍在各地广泛流传,变体甚多。我国地理辽阔,将民歌分成了不同的色彩区。《茉莉花》现流传于江浙一带,因此属于“江浙平原民歌支区”。?该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以及浙江大部,地处长江下游,是古代的吴、越之地。该地区主要是以小调为主,闻名的曲目有《紫竹调》、《无锡景》、《茉莉花》、《对鸟》等。其中最为出名的是《茉莉花》。《茉莉花》是清代以来十分流行的小曲,其流行区域很广泛,遍及南北。《茉莉花》的变体很多,例如河北南皮的《茉莉花》、东北的《茉莉花》、陕北的《茉莉花》等。而作为江苏民歌《茉莉花》则是最著名的一首,成为中国民歌的代表曲目。一、独特的艺术韵味《茉莉花》作为中国民歌的经典名曲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艺术作品的这种力量,人们称为艺术的魅力。魅,物之精也,魅力是指一种巨大的感染力。而这感染力的核心之情,是艺术家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情感。它本身所具有的典型意义在于抒写了某种人生体验,借助民歌形象引起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联想,在于艺术上的感染力和作者精心运用的表现手法,在听众的想象中产生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当它一旦流传开来,原来的故事已经渐淡渐失。人们只是根据民歌语言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寻觅其中更深层的意蕴。《茉莉花》展现的是一幅具有独特性、清晰性和真挚性的富有情味的现实场景。它表现了委婉流畅、柔和优美的风格,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文雅贤淑的少女被芬芳美丽的茉莉花所吸引,欲摘不忍,欲弃不舍的爱慕和眷恋之情。洋溢着青春气息,传达着优美之感,其风格清新活泼、细致秀雅,曲调优美流畅、柔和婉转。展示了欢乐祥和的生活画面。这也正是它引人入胜、耐人寻味之处。这首民歌是有情节性的,但它并不是在叙事,而是在抒情。它芬芳馥郁、朴实无华,是一种很高雅、很圣洁、很纯真的美好形象。(一)美妙声音:从“草根”到“经典”《茉莉花》的曲谱,在我国最早见于清代道光十七年(1837年)木刻本《小慧集》卷十二小调新谱。《小慧集》系署名“贮香主人”编纂,共六册十二卷。内容广泛,分41个栏目。有文学、诗歌、戏曲、小调、周礼、图选、棋艺、兵诀、钟表、牌诀、酒令、瓶花、金鱼等,是一部小百科知识集锦。其中的“小调新谱”有箫卿主人小调谱七首:纱窗调》、《绣荷花》、《叹五更》、《红绣鞋》、《杨柳青》、《凄凉调》、《鲜花调》(即《茉莉花》)。署名“箫卿主人”者可能是当时的一位深谙小调的文人音乐家,其所录“小调新谱”采用斜行工尺“蓑衣谱”式记写,《鲜花调》是最后一首,共两段唱词。由于第一段唱词开始两句为“好一朵鲜花,好一朵鲜花”,故名《鲜花调》。后经过人们的不断传唱和修改,流传至今的有很多版本,但影响力最广的是江苏《茉莉花》。这朵享誉世界的《茉莉花》,就是由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原团长何仿独具慧眼,在这花的海洋里采摘的。然而,这朵乐坛“奇葩”的采撷不是偶然的。1942年,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来到江苏省六合八百桥镇金牛山麓开展反扫荡宣传。年仅14岁的小文艺兵何仿,从当地民间艺人口中听到了民歌《鲜花调》,后来在《鲜花调》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形成了现在的《茉莉花》。从此,这朵独具“草根文化”特色的民歌走出山乡、田野,走上炫目的现代舞台。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交接仪式上,在1999年中葡两国政府澳门回归政权交接仪式现场,中国军乐队都演奏了江苏民歌《茉莉花》。1997年江泽民访美、1998年克林顿访华、2000年第6届中国艺术节、2001年上海APEC会议以及2004年张艺谋执导的雅典奥运会闭幕式的8分钟文艺表演,以《茉莉花》为基调的音乐都融入了一个个历史瞬间。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创作歌剧《图兰朵》时选用了中国民谣《茉莉花》的曲调。美国发射的一艘向外太空飞行寻找宇宙生命的飞船,搭载许多国家的优美音乐进入太空,《茉莉花》和《梁祝》作为中国的经典名曲入选。(二)意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