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电子CH网络攻击行为分析.ppt

课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电子CH网络攻击行为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个开放的网络端口就是一条与计算机进行通信的信道,对网络端口的扫描可以得到目标计算机开放的服务程序、运行的系统版本信息,从而为下一步的入侵做好准备。 扫描是采取模拟攻击的形式对目标可能存在的已知安全漏洞逐项进行检查,利用各种工具在攻击目标的IP地址或地址段的主机上寻找漏洞。 典型的扫描工具包括安全焦点的X-Scan、小榕的流光软件,简单的还有IpScan、SuperScan等,商业化的产品如启明星辰的天镜系统具有更完整的功能 。 网络入侵技术----扫描攻击 网络嗅探与协议分析是一种被动的侦察手段,使用嗅探监听软件,对网络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可用的信息。 网络监听可以使用专用的协议分析设备实现,也可使用Sniffer Pro 4.7、TCPDump等软件实现。SnifferPro是最常用的嗅探分析软件,它可以实现数据包捕获、数据包统计、过滤数据包、数据包解码等功能,功能解码可以获取很多有用的信息,如用户名、密码及数据包内容。 网络入侵技术----嗅探与协议分析 协议欺骗攻击就是假冒通过认证骗取对方信任,从而获取所需信息,进而实现入侵的攻击行为。 常见的协议欺骗有以下几种方式: IP欺骗:对抗基于IP地址的验证。 ARP欺骗:它是一个位于TCP/IP协议栈中的低层协议,负责将某个IP地址解析成对应的MAC地址。ARP欺骗通过伪造ARP与IP的信息或对应关系实现。NC软件就能实现ARP欺骗。 TCP会话劫持:与IP欺骗类似,通过嗅探并向网络注入额外的信息实现TCP连接参与。如IP watcher就是一种有效的会话劫持工具。 网络入侵技术----协议欺骗攻击 社会工程学(Social Engineering),是一种通过对受害者心理弱点、本能反应、好奇心、信任、贪婪等心理陷阱进行诸如欺骗、伤害等危害手段,取得自身利益的手法。 20世纪70年代末期,一个叫做斯坦利?马克?瑞夫金(Stanley Mark Rifkin)的年轻人成功地实施了史上最大的银行劫案。他没有雇用帮手、没有使用武器、没有天衣无缝的行动计划,“甚至无需计算机的协助”,仅仅依靠一个进入电汇室的机会并打了三个电话,便成功地将一千零二十万美元转入自己在国外的个人账户。 网络入侵技术----社会工程学攻击 2.5 网络防御与信息安全保障 针对网络入侵和密码破译等攻击行为,本书在以后的章节中,在ISO安全体系结构的指导下,通过内容安全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两大部分来介绍网络信息安全的实现方法,并通过若干实验项目来验证、巩固相关技术,当然,技术实施要由人来完成,人才是最关键的。 本章小结 本章从分析影响信息安全的人员入手,总结出网络攻击途径,并将攻击按实现的难易程度分为6个层次;结合网络攻击的案例,说明网络攻击的一般步骤;最后介绍了目前常见的网络入侵技术,以此提醒网络用户时刻关注自己的系统安全。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教学课件 V08.08 * * 可编辑 * 可编辑 网络攻击行为分析 第 2 章 基本内容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与黑客攻击技术都源于同一技术核心,即网络协议和底层编程技术,不同的是怎么使用这些技术。 很多软件或设备可以为网络管理和安全提供保障,但当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时,就成了黑客工具,就象刀具,是基本生活用具,又可成为杀人凶器。我们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对黑客的攻击手段、途径、方法和工具了解得越多,越有利于保护网络和信息的安全。 在介绍信息安全技术以前,本章先来分析与黑客攻击相关的知识。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与黑客攻击技术都源于同一技术核心,即网络协议和底层编程技术,不同的是怎么使用这些技术。 很多软件或设备可以为网络管理和安全提供保障,但当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时,就成了黑客工具。 刀,是基本生活用具,但又是杀人凶 计算机网络系统所面临的威胁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针对网络中信息的威胁;二是针对网络中设备的威胁。 2.1 影响信息安全的人员分析 如果按威胁的对象、性质则可以细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针对硬件实体设施 第二类是针对软件、数据和文档资料 第三类是兼对前两者的攻击破坏 第四类是计算机犯罪。 安全威胁的来源 不可控制的自然灾害,如地震、雷击 恶意攻击、违纪、违法和计算机犯罪 人为的无意失误和各种各样的误操作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故障 软件的“后门”和漏洞 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安全威胁的表现形式 伪装 非法连接 非授权访问 拒绝服务 抵赖 信息泄露 业务流分析 改动信息流 篡改或破坏数据 推断或演绎信息 非法篡改程序 实施安全威胁的人员 心存不满的员工 软硬件测试人员 技术爱好者 好奇的年青人 黑客(Hacker) 破坏者(Cracke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