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中药化学的实验基本技能.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同溶剂的信号峰,及峰形不同 不同溶剂中的水峰位置不同 同一质子的信号在不同溶剂中的位置不同 氘代溶剂的裂分取决于氘代氢核的数目,即2n?1 经验规律: 萜类, 甾体(CDCl3, C5D5N); 黄酮(DMSO-d6) 香豆素,苯丙素等(CD3OD, CD3COCD3) 溶剂位移 也叫质子去偶谱,测定该谱时去偶器的频率覆盖了全部质子 的共振频率,故使所有1H对13C核的偶合影响全部消除,每个不等价的碳核在图谱上均表现为一个单峰。另外,由于照射同碳上的质子所产生的增益效应,导致13C核的信号强度增强,提高信噪比。 伯,仲,叔碳的信号强度不同(与各个碳的纵向驰豫时间有关) 噪音去偶谱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DEPT谱 1 H-H相关谱 对角峰与相关峰 偕偶,邻偶,烯丙偶合,W型偶合 二 维 FT - NMR 2.C-H相关谱(HMQC) 相关峰 HMBC Spectrum of Compound 7 (CDCl3, 500MHz) OH H-1 H-9 3. C-H远程相关谱(HMBC) 相关峰 4.H-H远程相关谱(NOESY) 相关峰与对角峰 3? -hydroxy-8-oxo-eremophila-6,9-dien-12-oic acid 实例 H2O峰 氘代丙酮试剂峰 杂质 1H-NMR spectrum of Compound 1(500MHz, Acetone-d6) OCH3 对称信号 亚甲基信号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可编辑 可编辑 中药化学的实验基本技能 一、概述 分离并鉴定单体化合物是中药化学的实验的基本要求,也是进一步进行其它相关实验的基础。主要包括分离和鉴定两个步骤。 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树脂、凝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或分配色谱柱。由于柱分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 二、柱层析分离 1、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 以前曾经用过减压柱但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的念头了。 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 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本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2、关于柱子的尺寸 应该是粗长的最好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 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 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 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 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的样品,用2cm×20cm的柱子);如果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比如用3cm的,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 3、关于湿法、干法上样 湿法上样省事,一般用淋洗剂溶解样品,也可以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等,但溶剂越少越好,不然溶剂就成了淋洗剂了。 很多样品在上柱前是粘乎乎的,一般没关系。可是有的上样后在硅胶上又会析出,这一般都是比较大量的样品才会出现,是因为硅胶对样品的吸附饱和,而样品本身又是比较好的固体才会发生,这就应该先重结晶,得到大部分的产品后再柱分,如果不能重结晶那就不管它了,直接过就是了,样品随着淋洗剂流动会溶解的。 有些样品溶解性差,能溶解的溶剂又不能上柱(比如DMF,DMSO等,会随着溶剂一起走,显色是一个很长的脱尾),这时就必须用干法上柱了。 干法上样:样品和硅胶的量有一种说法是1:1,我觉得是越少越好,但是要保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