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边坡破坏模式与加固方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路边坡破坏模式与加固方法 崔建恒 公路边坡破坏模式与加固方法 ——公路边坡加固技术推广与应用示范项目介绍 崔建恒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 一、项目概况 项目定位: 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 主要任务: 整合既有技术并进行二次开发,总结适合公路特点的边坡稳定性评价和加固方法,并以示范工程为载体进行了推广和应用 一、项目概况 技术路线 一、项目概况 公路边坡加固技术体系 岩土结构类型 加固方案设计 机制分析 稳定分析 稳定计算 边坡评价预测技术 边坡加固设计技术 地质类比 变形破坏类型 荷载计算 加固工程设计 加固工程施工 边坡安全评估技术 养护补强加固 动态监测 技术检测 二、边坡工程特点 岩土工程三大领域 地基工程 不改变初始应力场 压应力环境中的压缩或剪切问题 地下工程 改造初始应力场与渗流场 应力松弛环境中的张裂和剪切问题 边坡工程 改造初始应力场和渗流场 开放环境中的压剪和张裂问题 二、边坡工程特点 边坡应力场影响因素 临空面条件—— 坡顶张应力区,坡脚剪应力集中区 边坡高度增加不改变应力图形,但应力值增加 坡度增减既改变应力图形,也导致应力值增减 结构面—— 造成应力集中和主力迹线的改变 水的影响—— 孔隙水压力(正孔隙压力、负孔隙压力) 二、边坡工程特点 边坡破坏机制(1) 蠕变——岩土体向临空方向蠕变 自坡面向深部发展的拉裂 受最大剪应力面控制的剪切蠕变 滑移——沿结构面或软弱带的滑移 平缓顺向结构面上的滑移—压裂破坏 倾角接近内摩擦角的结构面滑移—拉裂破坏 顺层边坡的滑移—弯曲(溃屈)破坏 二、边坡工程特点 边坡破坏机制(2) 弯曲——倾倒 旁溃——岩土体在上覆压力下发生向临空面膨出的塑性变形或脆性破坏,引发上覆岩土体的失稳破坏 复合模式——组合与转化 三、边坡破坏分类—以工程加固为目的 分类目的 选择适当的稳定计算模型 选择适当的加固措施,制定加固方案 分类原则 分类的依据和标志相对固定 可操作性强,适合勘察设计阶段性 设计工程师的职责不是去进行精确的计算,而是进行正确的判断 。 ——E.Hoek 三、边坡破坏分类—以工程加固为目的 大类 二级分类 破坏特征 工程措施 表层破坏 碎落剥落 岩石块体、碎屑脱落 嵌补、挂网、封闭或清理坡面 冲蚀 即“土壤侵蚀” 坡面截水、三维网植草稳固坡面 碎屑泥流 过饱和土、松散碎屑蠕动和流动 骨架或格栅结合植草稳固坡面 深层破坏 崩塌 倒塌、翻滚、坠落 截排水,嵌补支撑及锚固约束或清除危岩 坍塌 坡顶边缘向上逐渐产生拉裂缝,依次坍落 截排水、支挡、锚固,或放缓坡率 滑动 沿滑动面的剪切破坏,整体滑动 截排地表地下水、减重,或抗滑、锚固 四、坍塌研究初步 坍塌研究的必要性 坍塌破坏占到边坡破坏总数的一半以上 现有斜坡稳定分析模型,无法评价坍塌破坏 Mohr—Coulomb准则,不能用来分析张剪性破坏 坍塌的特点 从堑顶自上而下、由外向内依次坍落 每次坍塌均产生新破坏面、形成新的松弛带 发生在土质和类似散体的破碎岩石边坡 四、坍塌研究初步 坍塌的特点 四、坍塌研究初步 坍塌破坏机制 坍塌破坏面上部较陡,下部近于直线、略向下凹的弧形,具有拉裂破坏的特征 斜坡松弛带内的岩土体向临空面的蠕变自上而下递减,拉裂破坏从坡顶开始 被拉张裂缝分割的岩土体的重力超过下部岩土体的强度,导致溃错或剪切破坏 四、坍塌研究初步 Mohr—Coulomb准则的局限 四、坍塌研究初步 坍塌分析模型 由culmann临界高度公式导出: 五、边坡安全标准和设计工况 边坡安全等级 边坡破坏的后果:损坏相关工程和影响交通 安全等级 涉及工程类型 Ⅰ级 直接危及修复困难的重点工程的边坡 Ⅱ级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的一般边坡 Ⅲ级 二级以下公路上的一般边坡 五、边坡安全标准和设计工况 设计工况 设计工况 工作条件 设计作用组合 持久状态 正常使用工况 ——工后实际条件 岩土作用+结构自重+正常孔隙压力+结构约束 短暂状态 施工期开挖、加固工程不全及工后部分加固工程失效、短期非正常条件 岩土作用+结构自重+非正常孔隙压力(+结构约束) 偶然状态 主要是地震条件 岩土作用+结构自重+孔隙压力+结构约束+ 地震作用 五、边坡安全标准和设计工况 边坡设计安全系数 安全等级 持久状况 短暂状况 偶然状况 Ⅰ级 ≥1.30 1.25~1.15 1.15~1.10 Ⅱ级 1.30~1.20 1.20~1.15 1.10~1.05 Ⅲ级 1.15~1.10 1.10~1.05 1.05~1.00 综合坡率——坡顶至坡脚的总体坡度 按抗滑动确定 绘制剪切角曲线,在曲线截取与坡高对应的稳定坡率: 六、边坡几何设计 六、边坡几何设计 综合坡率——坡顶至坡脚的总体坡度 六、边坡几何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