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的复魅与祛魅——环境利益何以平衡.pdf

环境法的复魅与祛魅——环境利益何以平衡.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法的复魅与祛魅——环境利益何以平衡  「关键词」环境法理,复魅与祛魅,区域环境利益,环境利益群 楔 哈利·波特的书太畅销了,几乎占据了所有书店的抢眼位置,令人忍不住要翻一下, 魔幻的情节带来超越现实的轻松和愉悦,难怪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这种愉快的体验,显 然比阅读枯燥、生涩的 法律 专著要兴致盎然得多。其实,十年前,就有类似的读物流行, 这是美国女作家黛安娜·杜安的系列小说——《少年魔法师》。该书主人公要打败的巫师 首领是熵的制造者,而熵则是环境污染、能量损耗、生命死亡和宇宙衰老的罪魁祸首。1 尽管坊间学者对环境法的研究现状颇有微词,但就贴近普通大众的感性认识而言,环境法 研究者做得还是令人称道的。当前,环境法的研究主流恰恰就是生态平衡、人类共同的环 境利益,甚至子孙后代的福祉和命运 人类的文明史实质就是一个不断挣脱 自然 和神灵——或者是自然和神灵的糅合体— —控制的过程,同时也是理性不断张扬的过程,马克斯·韦伯认为, 现代 社会的人们再 也不像野蛮人那样相信神秘力量的存在了,凡事不再祈求神灵,而是依赖技术和 计算 , 这意味着理智化,韦伯将其这一过程称为“除魅”。2 然而,对于人类和自然的关系而言, 人类理性又带来了什么呢?纵观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过程,它的发展大致沿袭了两条思路。 一是人类出于对自然神秘性的恐惧而产生崇拜,襁褓之中的人类 3 渴求自然的怜悯和恩赐, 以求得自身福利的增加。二是认为人乃万物之灵,凭借人类的力量完全可以改造、驯化自 然为我所用,事实上,人类的实践活动也一直沿着这一条思路进行。可是,人的理性在多 大程度上掌握了自然界的演变 规律 呢?进化论已经告诉我们,人类的产生就是自然界本 身演化的结果,这是人类自身根本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如果人类自恃对局部的、有限的自 然规律的掌握,而大肆奴役、掠夺自然,这无异于饮鸩止渴,使人类的命运更加前途未卜。 韦伯由衷地感叹,人类在寻求理性的祛魅中,非但没有获得自由,相反却成了理性的奴仆。 4 这是人类文明——包括法律文化——祛魅的意外馈赠 反思人类理性的缺憾,环境法学自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从方法论上开始了复魅的历程, 迷恋了上可持续发展的神话,并取得了环境法基础理论的绝对统帅地位。次之,环境法学 过分青睐与环境 问题 相关的学科,开始演变成多学科的杂糅体,渐渐远离了法学 一 环境法学的出 在所有部门法学中,也许只有环境法最急于寻找自身独特的理论基础,期望获得与其 他部门法不同的法理基础。因此,环境法学也表现出令人惊讶的包容性,几乎与环境问题 有关的所有学科都堂而皇之地被吸纳,可是事与愿违,环境法学非但没有找回自己,却失 去了自我 (一)泛化的可持续发 对于环境法学基本理论,可持续发展是绝对性的流行话语——至少当前如此。从生态 保护的迫切性、生态农业到西部大开发等现实需要,再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宏伟意义,最 终拔高到环境法的发展方向,即可持续发展理论使环境法发展到可持续发展时期或可持续 的环境法时期,相关论述蔚为大观。然而,环境可持续性能够量化吗,其标准到底是什么? 它由哪些具体指标组成,又如何确定其 科学 性?环境法律是否能够为这些目标提供可操 作的制度供给?很可惜,我们没有看到可操作的制度设想。5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社会发 展战略选择,对于社会、 经济 、环境等各个领域都有指导意义,不能从可持续发展中发 现环境法律制度建设的理论指导,其实,并非研究得不够深入,而是这一社会发展理论只 是一种理想模式,本身并不包含环境法律制度供给的理论源头 首先,可持续发展是矛盾目标的妥协统一。可持续发展实质解决的是经济发展与社会 发展、环境保护的矛盾。6 这三项指标的协调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但是目标不等 同于问题本身,目标的相互冲突才是可持续性的实质,经济发展是主导性事项,7 环境保 护只是其中的一个问题。原则是处于理念和制度之间的一个范畴,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发展 理念,环境保护服务于可持续发展,而不是相反。如果为可持续性确立一系列原则,那么 环境保护才应该作为一项。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法的原则,实质上颠倒了二者之间的关 系,自然不会为环境法律制度的建设提供任何理论来源。其次,具体目标的多样性和实施 策略的综合性。可持续发展由很多子目标组成,这包括消除贫穷、改变消费和生产模式、 缩小贫富差距、消除国家之间的发展不平衡。8 为了谋求这些目标的实现,其路径也是多 样的。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