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徐州房地产投资环境研究报告
厚石机构
2010年12月6日
第二篇 今日徐州
一、 城市发展概况
观点:
城市空间发展布局框架为“双心+五区”结构,城市建设
以向东和东南方向发展为主,控制向西北发展,严格限制向西
南发展。
地理位置优越,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人口基数大,但所辖市县人口及农业人口比例较高,对外
人口基数大,但所辖市县人口及农业人口比例较高,对外
人口吸纳力低。
人口吸纳力低。
徐州目前正处在城市高速发展期,并即将迈入调整发展
期。
城市已经基本形成了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
2.1.1 城市区位
徐州地处江苏北部,在地理位
徐州地处江苏北部,在地理位
于淮海经济区中心位置。
于淮海经济区中心位置。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
交界,为东部沿海与中原地区、长
交界,为东部沿海与中原地区、长
三角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的之间
三角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的之间
的淮海经济区的中心位置。
的淮海经济区的中心位置。
徐州素有 “五省通衢”之称,是
徐州素有 “五省通衢”之称,是
我国东部地区东西、南北大通道的
我国东部地区东西、南北大通道的
交通枢纽。
交通枢纽。
徐州自古有 “东襟淮海,西接中
徐州自古有 “东襟淮海,西接中
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 ,素有
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 ,素有
“五省通衢”之称。
“五省通衢”之称。
从道路交通来看,徐州位于我国
从道路交通来看,徐州位于我国
东西、南北大通道的交汇处,是我
东西、南北大通道的交汇处,是我
国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个重要的交通
国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个重要的交通
枢纽。 徐州地理位置优越、对外交通枢纽,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枢纽。
2.1.2 行政规划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徐州市区的聚集效应增强,房产开发也将郊区化
徐州正朝着特大都市规模发展
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双核一
带、三港三圈”、“雁行结构、面
向海洋”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思路,
为提高徐州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徐
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地位的形成奠定
了基础。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到
2020年徐州市将发展成为市区300
万人主城区220万人规模的现代化
特大城市。
东部新城区,是未来徐州发展的新
核心
西部兴起 徐州正在加快拓展城市空
间,实施“东进、南扩、北造、西
延”。“东进”:城区向东跳过三
环路形成新的城市组团;通过综合
开发,完善功能,增强对外辐射
力。
2.1.3 城市人口——人口结构
徐州所辖市县人口及农业人口比例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徐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经济指
标的人均水平。从目前年度近128万人的农村劳动力输出也显示了农村进城的动力和城市化进程
的脚步。
徐州09年城市人口比例 徐州09农业人口比例
19%
40%
60%
8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