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三章:南渡前后词风.ppt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 张 元 干等词人 南渡之后,用词去反映民族的苦难,表现自己希望恢复北方失地的政治理想,展示自己拳拳爱国之心,将传统的柔丽宛转的词风转变为具有战斗性、批判性的慷慨与激昂,在这种词风转变中,张元干是为典型人物。 张元干(1091-1170),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福建永福人。曾官将作少监,积极主张抗金,恢复失地,反对妥协投降政策,晚年寓居福州,作《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给胡铨,触怒秦桧,被捕入狱,削藉为民。其词风早年偏于绮艳;南渡之后,一变为抒发民族危难的悲愤激烈之感,风格慷慨激昂,有《芦川词》传世。 代表作品: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等。 《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 其他词人: 叶梦得:词风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柔丽委婉,南渡后,则变为慷慨激昂。 李 纲:南宋的第一任宰相,一生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反对妥协投降,其七首咏史词,借对历史上评定内忧外患的英雄君主的赞颂,来激励宋高宗抗金,词风激昂,表现了一位政治家在国家危难时代的雄才大略与远见卓识。作品境界雄奇阔大,叙事与议论相结合,对辛弃疾的 “以文为词”产生直接影响。 复 习 题 1、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有哪些代表词人? 2、李清照在词论上有何观点?具体内容为何? 3、李清照词的分期情况怎样?各期有何特点? 4、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中,词人是怎样抒发愁情的? 5、朱敦儒词有何特点?在词的发展史上有何意义? 第四章 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第一节 辛弃疾的创作道路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青年时,曾参加抗金起义军,失败后,南归,在南宋朝廷任一些地方小官职。辛弃疾一辈子坚持抗金政治主张,反对妥协投降,加之其性格“刚拙自信”,不愿趋炎附势,所以,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在政治上长期失意;中晚年后,曾一度退居江西农村,流连诗酒,啸傲山水,心境趋于平淡。 辛弃疾将永不消歇的爱国之情、高昂的战斗激情、报国无门而使英雄空老的满腔悲愤之情,一泄于词中,使其词题材阔大,气势纵横,意境雄奇,成为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也是继苏轼之后,又一个豪放派词人。有《稼轩长短句》(十二卷)、《稼轩词》(四卷)两种刊本,注本有邓广铭的《稼轩词编年笺注》。 辛 弃 疾 第二节 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1、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少年飒爽英姿的抗金将帅,中年历经宦海浮沉的失路英雄,晚年归隐后的衰翁); 2、苦闷忧患与对社会的理性批判(英雄失路的悲怨;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切,反思民族苦难的根源); 3、对农村田园生活与隐逸情趣的表现(自然质朴的田园风光、恬淡闲适的隐士情怀); 气 吞 万 里 如 虎 把栏杆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 却将万字平戎策, 换得东家种树书 第三节 辛弃疾的艺术成就 1、新的意象群的塑造(抒情意象的军事化)与意境的雄奇阔大; 2、新的表现方法:“以文为词”(大量使用散文化的句式,以经史典籍、诸子散文、楚辞及杜诗、韩文入词,增大词的散文化;大量运用典故,议论化倾向明显); 3、多样化的艺术风格:雄深雅健,悲壮沉郁,俊爽流丽,飘逸闲适,繷纤婉丽均有所表现;刚柔相济、亦庄亦谐是其个体风格的表现。 《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词:“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依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突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作品评析: 此词作于宋孝宗乾道五年(1167),是辛弃疾南归之后的第八个年头,时任建康府通判。八年来,他坚持自己抗金的政治主张,屡屡向朝廷上书,却遭到一些权贵的嫉恨,多次受到贬谪,收复失地的愿望难以实现。 当此时,家乡父老仍在金人铁蹄蹂躏之下,而自己空有一腔报国热情,却无用武之地,满心的热望,满心的悲苦,满心的激愤,便借登亭观景抒发出来,展示其报国无门的痛苦以及年华虚度、功业难建的悲伤,词风激愤而悲凉,为辛词的代表作之一。 艺术特点分析: 1、情感深沉浓郁,跌宕起伏 全词情感内容丰富,有对中原大好

文档评论(0)

xiaohue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