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舍利塔再考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年鸠摩罗什舍利塔再考察鸠摩罗什舍利塔再考察文军鸠摩罗什舍利塔以下简称舍利塔罗什塔据载是为了埋藏鸠摩罗什舌舍利而建造的现珍藏在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的草堂寺内舍利塔目前在草堂寺中所处的方位是坐北朝南若以塔身为基准叙之塔身上所雕刻的塔门是南方塔铭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舍利塔所在方位是北方以下行文中的方位都是按此而来舍利塔有八宝塔之称相传是因为使用了汉白玉砖青墨黑乳黄淡黄浅蓝赭紫深灰等八种不同的宝石制作的原因所谓的宝石就是玉石舍利塔能够保存至今的原因之一便是因为使用了这些材质用这八种不同的材质雕凿了舍利塔的不

2014年 鸠摩罗什舍利塔再考察 154 - 153 - 鸠摩罗什舍利塔再考察 文 军 鸠摩罗什舍利塔(以下简称舍利塔、罗什塔),据载是为了埋藏鸠摩罗什舌舍利而建造的。现珍藏在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的草堂寺内。 舍利塔目前在草堂寺中所处的方位是坐北朝南。若以塔身为基准叙之,塔身上所雕刻的塔门是南方,塔铭“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舍利塔”所在方位是北方。以下行文中的方位都是按此而来。 舍利塔有八宝塔之称,相传是因为使用了汉白玉、砖青、墨黑、乳黄、淡黄、浅蓝、赭紫、深灰等八种不同的宝石制作的原因。所谓的宝石就是玉石,舍利塔能够保存至今的原因之一便是因为使用了这些材质。用这八种不同的材质,雕凿了舍利塔的不同部位,分别为方形台基、圆形塔基与须弥山、双重卷云、卷云尾部、塔基顶端单重卷云、塔身、塔檐和塔刹,然后再将这八个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舍利塔。组合的痕迹从塔的现状看是水泥的印迹,甚至露出了钢筋,故舍利塔最后一次修复的时间由此可见。 从形制上看,舍利塔属于单层亭阁式塔。从方形台基到刹顶,通高为 2.46 米。前文所记八部分材质所做的不同组合,实际上涵盖在方形台基、塔基、塔身、塔刹四部分之中。以下详述便以此展开。台基虽为方形,而塔基则为圆形,塔身为八面体,塔刹为四面体。 一、方形台基 从外表看似乎是个正方形的台基,但是各边的尺寸却有出入。台基高 23.5 厘米,南部宽 1.69 米,北部宽 1.75 米;东部长 1.69 米,西部长 1.75 米。从现存状况可见,台基石质曾有多处残缺,修复时曾加入青砖垫衬。乍看会认为台基四面均为素面,无任何图案。其实并非如此。在台基上曾有浅浮雕装饰图案,惜已漫漶不见,仔细观察后才可见有雕凿的痕迹,而且与其上圆形塔基底座所雕刻的图案尺寸相同,或为同一类型的题材和表现手法。据寺院住持谛性法师说,此前在做地面时,南面台基前有一个台阶,现在台阶安放在砖石铺就的地面之下,不能看到。 二、塔基 塔基部分是整个舍利塔雕造最为华丽的部分,也是该塔的核心造型所在。使用了圆雕、半浮雕和浅浮雕的表现手法刻画佛教的内容,包括雄伟的须弥山(山中供奉着佛、弟子、佛塔,以及俯首听法的狮子)、七香海,在山峦重叠、水波荡漾的画面里,升腾起朵朵吉祥卷云,卷云之上一座亭阁式的庙宇矗立着,构成庙宇式塔身,庙宇之上是莲瓣形的塔刹(实为刹底)。塔基将整座舍利塔非常流畅地沟通起来,造型极为独特。 塔基为圆形,由座底、须弥山、七香海、卷云座组成。 1、座底 上下皆有棱。上下棱上均有花叶状图案纹饰。在上下棱之间,纹饰较为清晰,现可见到 12 组,每组之间有 4.5—7.5 厘米的间隔。纹饰为减地浮雕,内容基本一致,表现祥云中带翼的神兽(图 4)。祥云均为卷曲状,在神兽之前。神兽的头部直顶祥云,好像在和祥云嬉戏,有时祥云直立着,有时则斜倚着,而神兽时而张着大口,翻卷的鼻子似象鼻;时而嘴又闭着,或者微张着。这样的特点也成为每组纹饰间的区别所在。神兽的姿态都作向前行走状,而且行走的方向是统一朝着塔门所在的方位,即顺时针方向。细长的羽翼从头部一直飘到身体的上方,身体上还有斑点纹饰。 2、须弥山 这是佛教中独有的山脉,高八万四千由旬,山顶居住着帝释天,四面山腰为四天王天,周围有七香海、七金山。在罗什塔上,山与海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山峰目前完整可见的共有16重,高低错落,采用圆雕的方式完成。但是因为在正北方向塔名正对处的山峰,以及正西方向的山峰是修复的,由于修复后连成了一体,失去了高低错落关系,所以不知此两处山峰原有几重。但是从山峰后面的波涛岩石展示的排列特点来看,波涛岩石总是与其前部的须弥山峰相对应,波涛岩石保存非常完整,现有20个,而在山峰的修复处共有4处波涛岩石相对应,因而也可以由此推断修复处的须弥山峰共有4处,这样,须弥山在制作时也就应该是20座。 须弥山中雕刻着禅定的佛像、弟子像、动物图像和佛塔。这些造像被安排在山下、山间和山顶部,错落有致,交替出现,独具匠心。 从西南方向以逆时针的顺序来看,首先第一组造像是佛与弟子像,佛披双领交衽袈裟,结跏趺坐在岩座上,做禅定印。两位弟子,一个双膝跪拜在佛近前,一个则在稍后的山下侍立着。佛脸部及跪拜弟子头部均已磨平或残缺,因而情态不详。但丝毫不影响整幅画面的生动性。 第二组造像紧接第一组,在侍立的弟子身后山脚下站立着两只的动物,肌肉健壮,样子可爱,温顺,一只大头,双耳直立,双眼圆睁直视前方,另一只头部侧向前者,好像在看着前者说话似的,非常和谐。很可能设计者在表现佛教的护法狮子,在闻听佛法后表现出了极度的温顺情态。 第三组同样是一个动物,似在地上吼叫,因面部残缺,难以确定其属性,但其身体轮廓清晰,右前腿和左后腿支地,左前腿在胸前,较残,手势不清,身后有长尾。 第四组造像被安置在山腰部,是佛与狮子的图像。佛的造型应

文档评论(0)

zhaohuife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