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讲+教育功能.ppt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对完美人性的追求、对“巨人”的追求、对儿童天性的尊重等,对后世的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恩格斯所说: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1?这一历史性的评价是恰如其分的。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45页。 (三)近代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学校教育功能的追求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腊,形成于文艺复兴时代,兴盛于18世纪,延续至19世纪,并对现代西方教育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学校教育要顺应自然:以夸美纽斯等人为代表的客观自然主义认为,教育要以客观存在的自然为基础,教育活动要适应自然的发展顺序和规律;以卢梭、裴斯泰洛齐等人为代表的主观自然主义主张无碍地发展受教育者主观中的自然本能,强调教育要从儿童的自然本性而施。 1.卢梭被誉为“教育上的哥白尼”,在18世纪中叶倡导自然教育思想,强调学校教育要顺其自然,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施行教育。他强调说:“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道路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1? 因此,对儿童的教育必须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符合儿童的天性,否则就不是一种良好的教育。 在卢梭看来,人的自然本性是自由,人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理性。卢梭认为,在“顺应自然”的教育下,人的理性也得到了发展。从自然教育原则出发,卢梭明确提出,自然教育以培养“自然人”为目的。这种“自然人”是身心发达、体脑健康、不受传统束缚、天性发展的新人。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后世学校教育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德国的巴泽多、康德,瑞士的裴斯泰洛齐以及美国的杜威等人都吸取了卢梭的许多教育观点。杜威在其《明日之学校》中指出:“我们现在努力追求教育进步,其要旨已被卢梭一语道破。……卢梭以后的教育改革家无不注重从这个要旨出发去进行各种研究。”?2? 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精髓——尊重儿童的天性,至今仍然是教育实践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1? 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下卷,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536页。 ?2? 杜威:《明日之学校》,1915年英文版,第1-2页。 2.泛爱主义者巴泽多(J.B.Basedow,1723-1790)在卢梭的影响下醉心于自然主义的教育实践,于1774年创立泛爱学校,掀起了泛爱主义教育运动。泛爱教育运动以增进人的现世幸福为教育目的,重视体育,反对压抑的教育方法,重视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采用自然主义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教学,洋溢着浓郁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以追求幸福为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从人生观的角度出发而提出的教育主张,这个目的看似平实无奇,实际上却比那些堂而皇之的教育目的更切实、更深刻,对我们今天更准确地认识学校教育的功能具有较大的启发意义。 (四)新学校运动对学校功能的追求 新学校运动(又称新教育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欧一些国家相继兴起的旨在改造传统学校和建立新型学校的学校革新运动。新学校运动发轫于对旧教育中主智主义的抨击和批判,新学校运动思想家反对把智力与人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割裂开来,尤其反对把智力与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相割裂,反对片面强调智力的发展。 1922年,“新教育联谊会”发表章程,阐明了新学校运动的7项原则:(1)一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保持和增进儿童内在的精神力量;(2)教育应当尊重儿童的个性,而只有通过解放儿童内在的精神能力,才能发展个性;(3)各种学习和为了生活的训练都应给予儿童的天赋以自由的施展——这些兴趣是在他的内心中自发地唤醒的,是在各种手工的、智力的、审美的、社会的和其他的活动中表现的;(4)每一年龄都有其特殊性质,因此需要由儿童们自己在教师的协助下组织个人和团体的纪律训练,这种纪律训练应能造成深刻的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感;(5)自由的竞争必须从教育上消失,而代之以合作,用合作来教育儿童为社会献身、服务;(6)要进行共同的教育和教学,让男女儿童合作以产生有益的相互影响;(7)使儿童成为不仅能尊重邻里、本民族和人类,而且能意识到自己个人尊严的人。( 参见王天一等著:《外国教育史》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69-170页。) 1.“新教育”之父塞西尔?雷迪(Cecil Reddie,1858-1932)认为,学校的任务主要是促进儿童个人的自由发展,即身体和心灵的健全发展,而不是用书本知识去压抑儿童的发展。为了实现儿童协调发展的目的,雷迪创办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

文档评论(0)

xiaohue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