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主义史略4.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方人文主义史略 主讲人:于文杰 电话E-mail, njuywj@163.com 引言之一 2009年4月23日,世界读书节。温家宝总理来到商 务印书馆和国家图书馆,他看望那些为人类知识与进步 付出辛勤劳动的人们。 温总理语重心长地说: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 但 是书籍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读书可以给 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我曾在中国政 府网在线交流时说过,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 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只是不仅给人 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 ——摘自《新华网》2009年4月23日 引言之二 2010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南京大学校长陈骏 教授说:我在仙林校区,看到同学们在操场上、在校园里 充满朝气,非常开心。但是更让我激动的是,师生们在候 车区排着整齐的队站在那里井然有序地等待着。这种景观, 以前只有在国外、在港台才能看到。 温总理和陈校长的话发人深思:为什么18世纪中叶瑞 典生物学家林奈离开人世之后,藏书被英国人买走? 为什么英国人乘车时总喜欢拿着一本有知识、有思想 的著作?为什么在国外的公共场合始终呈现出自由和秩序? 中国和西方,两者之间究竟存在哪些差异?在科技经 济发展的今天,西方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是否存在一条与之 相对应的人文主义道路?我们将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出发! 课程性质:选修; 课内学时:2;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练习; 目的与要求: 西方人文主义是南京大学本科生高年级选修课程之一。课程在史料研究的基础上揭示西方人文主义演变的过程及其本质与特征,对于提高本科生的人文素养与研究能力,尤其是在诸多历史现象的认识与分析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辩证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1 教材: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主义,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 2 参考书: P. Gurevich, Humanism,traditions and paradoxes, Novosti Press, 1989. J. Carroll, Humanism: The wreck of western culture, Fontana Press, 1993. R. E. Greeley, The best of Humanism, Newyork, 1998. P. Kurtz, Embracing the Power of Humanism, Rowman and Littlfield Publishers, 2000. 【意】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何新译, 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董乐山译,三 联书店1997年版。 【法】孔多塞: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三联书店1997年版。 【英】休谟:人性论,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德】康德:实用人类学,邓晓芒译,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 【德】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法】福柯:词与物,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英】怀特:塞尔彭自然史,缪哲译,花城出版社2002年版。 【美】乔治·萨顿:科学史与新人文主义,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美】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吉林出版社1997年版。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第一章 西方人文主义的历史渊源 第1节 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 一 世界历史语境中的人 1 世界的地理状况(基本状况) 从世界地质运演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陆漂移的诸多边缘具有明显的整体分离的历史信息。亚洲、欧洲、非洲、美洲、澳洲等诸多区域显然都是在大陆漂移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 注:大陆漂移学说 早在1620年,弗兰西斯培根就提出西半球与欧非两洲 连接的可能性。 1912年,德国气象学家阿尔弗雷德.威格纳(1880- 1930) 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据说, 又一天躺在床上, 注视着墙上 贴着的世界地图。这个世界上的大陆, 越看越像曾有过一个 整体的历史时期。经过阅读、查考和论证, 于1915年著《海 陆的起源》。他认为,在2亿5千万年前,目前分成各个洲的 大陆是连在一起的,那时还没有大洋。后来,完整的大陆开 始漂移,逐渐形成了现在7大洲的地理分布状况。 二 人类文明的历史根源 1 人类的起源 拉马克:《动物哲学》; 达尔文:《人类的由来》; 利基:《人类的起源》; 2 世界民族的分布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