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提名项目公示
项目一:
(一) 项目基本情况
提 名 者
云南省教育厅
项目名称
木材胶粘剂功能化改良及其固化机制
提名等级
二等奖
主要完成人及所在单位
高伟(西南林业大学),李建章(北京林业大学),
雷洪(西南林业大学),张伟(北京林业大学)
专业(学科)评审委员会
学科分类名称
1
木材加工与人造板工艺学
代码
2205550
2
代码
3
代码
所属国民经济行业
A.农、林、牧、渔业
任务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
具体计划、基金的名称和编号: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纳米氧化铜/酚醛树脂复合体系制备及应用基础研究”
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多元共聚快速固化木材胶粘剂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5BAD14B03)
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专题“无毒抗流失硼基木材防腐剂制造技术”(2006BAD18B0901)
4. 教育部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五硼酸铵改性制备防腐低醛型脲醛树脂胶粘剂及应用研究”(212163)
已呈交的科技报告编号:
项目起止时间
起始: 2006年6月1日
完成: 2016年4月20日
(二) 项目简介
木材胶粘剂是决定木质人造板及其家具地板产品性能的最核心要素之一,对其进行功能化改良是提升人造板综合品质、赋予人造板特殊性能、进而促进人造板产业升级的最有效途径。尽管木材胶粘剂经过几十年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但由于木材引入后组分复杂、胶接性能与目标功能通常发生矛盾等因素,对于改性剂和胶粘剂主体的反应机理、改性体系固化历程及胶接力形成的动态机制等科学问题,一直是世界性理论难题。该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资助下,基于固化动力学Arrhenius理论,从有机化学、材料力学和微生物学等角度,深入研究了脲醛树脂(UF)和酚醛树脂(PF)胶粘剂低毒降醛、快速固化、防腐抗菌等系列功能提升及其固化机制,形成了以“固化分界及加速-本体降醛-协同赋能”为核心的功能化改良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木材胶粘剂改性理论体系。重要科学发现如下:
1、首次发现“PF胶粘剂/防腐剂/木材”复合体系固化反应速率分界点,解析了改性体系的分子架构和快速固化机制。基于125℃的固化反应速率分界点,分别建立PF胶粘剂/防腐剂/木材复合体系高低温区固化动力学理论模型,开创了最接近真实热压条件下研究木材胶粘剂固化历程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解析了铜化合物、脱甲基化木质素、金属催化剂促进PF胶粘剂固化反应的机制及其复合体系的分子架构。
2、首次发现uron树脂、五硼酸铵的“本体降醛”机制。Uron树脂环状结构中的羟甲基与高摩尔比(甲醛/尿素)UF胶粘剂中的游离甲醛发生醚化反应而降低胶接制品甲醛释放量;五硼酸铵在热压时分解产生游离氨与UF胶粘剂中的游离甲醛反应生成六次甲基四胺,产生降醛作用;发现了陈化时间与UF胶粘剂制备胶合板湿强度之间的关联机制。
3、首次发现硼铜化合物和单宁-尿素共缩聚改性对酚醛树脂胶粘剂分别产生“协同赋能”效应。五硼酸铵和纳米氧化铜在促进PF胶粘剂固化、保证定向结构刨花板力学性能的前提下,赋予其胶接制品显著的抗白蚁与防腐性能;阐明了苯酚/单宁/尿素/甲醛的共缩聚原理,发现了单宁-尿素共缩聚改性提高酚醛树脂力学强度和降低甲醛释放的作用机制。
该项目首次提出“固化分界及加速-本体降醛-协同赋能”学术观点并得到证实,推动了木材胶粘剂改性理论体系的深入与发展。20篇核心SCI论文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hesion and Adhesives》《The Journal of Adhesion》等本领域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SCI他引117次。1人入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人获国际木材保护研究组织Ron Cockroft Award奖。
(三) 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1. 高伟:对本项目“重要科学发现”中所列第1、2、3项科学发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是第1、2、4、5、6、7篇代表性论文的第一作者。
2. 李建章:对本项目“重要科学发现”中所列第1、2项科学发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是第1、4、6代表性论文的主要作者,第8篇代表性论文的通讯作者。
3. 雷洪:对本项目“重要科学发现”中所列第2项科学发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是第3篇代表性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4. 张伟:对本项目“重要科学发现”中所列第3项科学发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是第8篇代表性论文的通讯作者。
(四) 代表性论文专著情况
1. Gao Wei, Cao Jingzhen, and Li Jianzhang, Effect of ammonium pe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回肠造口还纳术护理.pptx
- YY0068.3-2008 医用内窥镜 硬性内窥镜 第3部分:标签和随附资料.pdf VIP
- 《YY/T 0068.2-2008医用内窥镜 硬性内窥镜 第2部分:机械性能及测试方法》.pdf
-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性文本阅读》期中复习专项练习题(带答案).docx VIP
- YY 0068.2-2008医用内窥镜 硬性内窥镜 第2部分:机械性能及测试方法.pdf
- 提升课堂互动的课件设计PPT模板.pptx VIP
- 化工热力学(郑州大学)-第五章 化工过程的能量分析.ppt VIP
- 人工智能与创新学习尔雅网课答案.docx VIP
- 罗中立—油画作品《父亲》赏析.ppt VIP
- d化工热力学6.2~6.3压缩膨胀1.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