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之起源中国数学史开章算数书跋文.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HPM 通訊第九卷第六期第一版 《數之起源 :中國數學史開章 《筭數 書》》跋文 發行人:洪萬生(台灣師大數學系教授) 記蕭文強教授來訪 主編:蘇惠玉(西松高中)副主編:林倉億 助理編輯:李建勳、陳春廷(台灣師大數學所) 中點弦 編輯小組:蘇意雯(成功高中)蘇俊鴻、趙國亨(北一女中) 黃清揚(北縣福和國中)葉吉海(新竹高中) π案叫絕論劉徽 陳彥宏(成功高中) 陳啟文(中山女高) 新書櫥窗:《博士熱愛的算式》 王文珮(桃縣青溪國中)黃哲男(台南女中) 英家銘(台師大數學系)謝佳叡(台師大數學系) 蔡寶桂 (新竹縣網路資源中心) 傅聖國 (北市萬福國小) 創刊日: 1998 年 10 月 5 日 每月 5 日出刊 網址:.tw/~horng 《數之起源:中國數學史開章《筭數書》》跋文 台師大數學系 洪萬生教授 《算數書》於 1983 / 1984 年出土後 ,由中國湖北省荊州市博物館館長彭浩教授負責整 理。他經過長時間的細心爬梳之後,終於在公元 2000 年 9 月,將它的釋文發表於 《文物》 月刊第九期 。當月 ,筆者從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郭書春教授處獲贈此一文獻 ,立 刻邀請七位年輕的朋友蘇意雯、蘇俊鴻、蘇惠玉、陳鳳珠、林倉億、黃清揚與葉吉海等, 共同學習校勘與解讀,並及時地將研究成果發表在《HPM 通訊》第三卷第十一期(2000 年 11 月出版,以《算數書》專輯問世)。幾乎在這同時,筆者也已經差不多另行完成了三 篇論文 :〈《算數書》初探〉、〈《算數書》vs. 《九章算術》〉與〈《算數書》的幾則論證〉。後 來,又進一步撰寫了〈關於《算數書》體例的一個備註〉。 現在,我們利用這些研究報告為基礎,再結合中國學者如郭書春、郭世榮、鄒大海、 彭浩,日本學者大川俊隆團隊,以及美國學者道本周 (Joseph Dauben) 與英國學者古克禮 (Christopher Cullen) 的研究成果,我們乃得以完成本書之撰寫。此外,劉鈍、徐義保(中 國學者)、林力娜 (Karine Chemla) 、馬若安 (Jean-Claude Martzloff) (法國學者) 與 Alexei Volkov (俄羅斯學者)等人 ,在秦漢算學史研究方面都很有建樹 ,也是我始終仰望的北辰。 除了有關 《筭數書》文本內容之解讀之外 ,我們還倚重了考古學家與史學家有關秦漢 墓所入葬的簡牘之研究成果(這,當然多虧了倉億在搜尋資料與文獻方面所下的基本功 夫)。所有這些,特別是有關秦漢簡牘、法制史與醫學史的研究,都在我們拍照 《筭數書》 的 『寫真集』時 ,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背景或脈絡 。誠然 ,本書之寫作 ,主要讓 『文本』(text) 得以安放 (回)在它原生的 『脈絡』(context) 之中 ,以便述說一個比較有趣的故事 。不過, 限於本書的『普及』體例,我們顯然不須要『言必引據』,同時,在綜合諸家論點時,也 可能掛一漏萬,禮數不周在所難免,在此總請『眾家路數(線)』諒察與包容就是了。總 之 ,筆者在間隔大約 25 年之後 ,還有機會以本書之寫作進路 ,來呼應 1980 年左右所撰寫 的 〈重視證明的時代-魏晉南北朝時代的科技〉,對於相關的學界貢獻 ,始終中心存敬意。 我想本書只不過提供了一種敘事手法,將考古學家、秦漢史家以及數學史家的研究成果, 編織出一個以 《筭數書》為主角的歷史圖像而已 。拋磚引玉 ,當然有所期待於可畏的後生! HPM 通訊第九卷第六期第二版 本書之撰寫,始於公元 2003 年 8 月。當時,筆者申請了一年的教授休假,希望可以 寫一本書留作紀念。沒想到到了 2004 年 7 月休假期滿,雖然寫了前四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