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承教小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全 港 高 級 組 亞 軍 ) 6A 盧銳 書名:承教小記 作者:小思 分類號: 848/9060 登錄號: C12920 <承教小記>收錄了小思於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一年期間創作的六十四篇散文,當中涵攝的題材非常廣泛,有說理的、悼念的、寫景的、述人的。小思採用一貫的清幽雅淡手法寫作,給人一種清風徐來的沁涼感覺:於說山道水或抒述一時感興的文字間,搖曳著閒情志趣;在探討民族國情或論及人生觀點的語句中,又自然流露出嚴肅的哲理,發人深省。 「承教」是承接教業的意思。小思得到唐君毅老師在課業上及人生上的教導,在本書中抒發其對唐老師的追悼感激之情,以<承教小記>為表達得最全面的一篇。小思以自己的過往烘托老師對她的救助:在人生最迷茫的階段,唐老師的著作拯救小思於水深火熱間;唐老師的教導助她確立人生的目標;在往後生活的挫折中都有賴老師為她撥雲見日。以身為學生的自己作側面烘托,從自己之所得反映老師之所給,比正面描寫其偉大更真更切。 大多數學生的個性都承自其師,小思愛國憂民、擇善固執、熱愛中國文化的人格必然也是承自唐老師的。字裡行間,小思都著意於表現唐老師的真實面貌,在作品中寄存了對這位人生之師的無限尊崇敬愛。對恩師離世的悲哀,雖沒有直接以文字表現,但失此良師的悲慟,已被小思轉化成書面上的感激。一切皆溢於言表。 小思的說理散文,喜從日常生活中選擇素材,令人讀來更有共鳴。<盆栽>是諸篇說理散文中給我最大啟發的一篇。作者買來了兩座只有一掌高的小盆栽,充滿蒼然的古勁味道,但卻是因為樹身早以鐵線固定,強迫樹姿依從人意改變。無法自由選擇生長形態並非作者認為最悲哀之處,而是被剝削者從不察覺自己有選擇自由的權利,不懂爭取反被說成自得其樂才是最可悲的。 同樣的情形正好可套用在現今香港青年人的身上。青年人像樹,在父母設定的框架中出生、成長、定形,他們極少有機會選擇自己的成長路,因為什麼都被安排好了。孩子享受著豐沃的物質生活,然後走上父母預先開闢好的捷徑,最後名成利就,誰不會說他們是幸福的幸運兒?見此,我卻會問:他們的人生到底是為誰開展的?自己?還是父母?答案恐怕是後者。人們說香港教育停留在「填鴨式」階段因為學生唸書只為考試而非充實人生,而父母認定子女只有讀好書才會有前途,孩子的許多興趣都唯有犧牲,於是,未來的畫家被迫去學跳舞;想下田過自給自足的生活卻被責為不孝,但被剝削的竟還不知道要爭取。試想:當孩子們一朝醒覺,奮力反抗而又不得其法時,是否便是造成今日許多校國暴力案、少年犯罪等社會悲劇的原因? 小思鍾情中國文化,研究中國文學素有心得,本書處處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特質。首先,<衣缽>中的缽像其他中國文物一樣呈現中國人的豐富創造力,見證中華民族的智慧。<盆栽>表現了中國文化的統一性,人民不但缺乏要求政權的自覺,更無知於失去自主的權利,安於接受專制統治,造就中國歷史上家天下的大一統局面。這又體現了中國人好常惡變的保守個性,<蛾>一篇寫蛾承繼了祖先依光源辨別方向的特性,卻在人類學會用火照明後,成了撲火焚身的傻瓜,作者指這種一成不變早該跟從社會步伐而變,燈蛾要「進化」,中國人更要破除保守觀念而求進步!中國人向來崇尚和平,對戰爭極為反感,若非異族入侵或挑釁,絕不妄動干戈。<京都雜想>一篇明白地寫出了我國人民的反戰思想,石碑上「日中不再戰」對軍國主義的諷刺,與<舊帳>、<不記恨>對昔日敵國的批評都有異曲同工之妙。<巷>和<街景>都能充分表現中國人的鄉土情誼,小思極力描寫這些地貌的地方色彩,突出平凡中的不平凡,因為在傳統的鄉土社會中,土,便是人們生命所依。 另外,中國文化中以家族為社會活動中心的特色,造就了中國人缺乏公德意識的情況,<塌包山>中包山塌了,旁觀者竟繼續看他們的戲,真可謂世態炎涼。不過,有人冷漠,但亦有人熱心,植樹人和敲鐘者都是甘於寂寂無聞地貢獻社會的戰士,就連未受教育的挑山工,也能一肩負起沉重的擔子。中國人是堅忍不屈的好漢子!最后,小思成功地表現中國文化有情的一面。對自然的情表現自對山河花樹的讚嘆,小思因花落而悲、因苔生而喜,有最真切的呈現;對「天」之情,小思發表了憂天論,論及人們原有敬天畏天之心,可見傳統文化中有楊利偉先生常說的「親空」思想;對老師的崇仰,從小思悼念唐君毅老師的文章中可見其雖死猶生的敬慕,師生情誼在生前死后自有不同方式維繫。中國人實在多情。 這些中國傳統文化特質,小思寫來毫不費力,反倒像是信手拈來一個有感而發的題材,想寫,就寫了,很有一種怡然自得的樂趣,大概因為她自己終日沉浸於中國文化中,使人讀來自有一股親切自然的味道。 我欣賞小思的散文,因為那小小的篇幅足以讓我心情激盪一整天。其中給我最深刻印象的,是<劍>。她說一柄正宗劍,其鋒利的層面,已經超越斬切的範圍,劍可殺生,卻不妄殺無辜,落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