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從「做為課程實施通道」到「做為課程創製者」隱喻的轉變 Bruner(1996/2001): 「所有集體文化活動之主要功能,就在於生產『作品』(oeuvres)……集體作品產生並維持了群體的團結感。作品協助生成了一個社群,而相互學習者的社群之所為則率都不外乎此。但是同樣重要的事:為了完成作品,就會促成進入生產的分工感……。作品和正在進展中的工作可以創造分享的和可商量的群體思維方式」(pp.51-2)。 作品生成社群 所有集體文化活動之主要功能,就在於生產「作品」(oeuvres)……集體作品產生並維持了群體的團結感。作品協助生成了一個社群,而相互學習者的社群之所為則率都不外乎此。但是同樣重要的事:為了完成作品,就會促成進入生產的分工感……。作品和正在進展中的工作可以創造分享的和可商量的群體思維方式。--(Bruner, 1996/2001:51-2) 「作品」與「作業」…… 什麼是「作品」?什麼是「作業」?它們有什麼不同? 作品外顯化了我們的心靈努力,讓我們可以「思考我們的思考」。 在作品的思量、雕琢與創作的過程中,它可以給作者得到驕傲感、認同感、意義感乃至連貫感,他就會說:「這是我的……」。 而且,透過這樣的過程,我們不只在創作和完成作品,我們也在探索和成就自己(及他人)。 「作業」 ? 「作品」 ? ?麻木經驗 ?無美感經驗 ?經驗 ?完整經驗 ?美感經驗 -Simpson et al.(2005) ? ? ? 凝聚焦點 智能演練 實踐常規 作品 實例探討1 新光合作用…… 陽光、空氣、水 學校裡,人與人、環境、事物之間的新關係 實例探討2 1.輔導團組織學習… 2.從社區影響學校: 大二結文教促進會與學進國小 3.從學校影響社區: 何厝國小與何厝社區 大二結、何厝何以得能成為學習社群? 從課本到生活: 以孩子做為課程和教學的關注焦點 從心動到行動: 在邊做邊改的試煉下累積成果,逐漸形塑團體的革命情感 從個體到社群: 放棄個人的英雄主義,強調民主參與的共同學習過程 從自有到共享: 「資源共享」和「功勞共享」,建立為公而行的信任關係 從公轉到自轉 在系統中創造自我學習的能力與改進的機制 不是一種「從無到有」的建設, 而是一種「從有到有」的連結。 Reading the word, reading the world… 郭朝清,人哲,8。 理想不只是我有,而且有理想還不夠;每個人的夢想與希望,就像守護星,嵌在生命旅途的天空上。這群和人智學工作的人不打算單打獨鬥,或是在自己的小世界種植一片美麗花園;他們選擇了把自己的命運與這世界交織在一起,把自己的理想交付在社群的理想上,和志同道合的夥伴一同實踐,把彼此的星星匯聚成一條銀河;同時也練習著如何維持平衡的工作方式,為社群的健康奠下基礎。 --詹前轍,人哲,8。 連結彼此作為守護星 匯聚成為美麗的生態系 花種雖因地 從地種花生 若無人下種 花地盡無生 在應然/實然的對話中,找出「或然」的可能世界; 教育,是一種可能性想像的實踐…… Joseph Kosuth, 1965 「☆」今天的分享,我最有感覺的是… 「~」我想跟( )說… 「?」回到自己,我還有的問題是… 「!」回到社群,我最想做的一件事是… 依然相信幸福是可能的 組織工作,無非就是把個別的困境,再往前推一步,以集體的力量對現實社會進行改變。緩慢,但非做不可。 --顧玉玲(2008)。《我們》,頁315 謝謝大家…… 小王子:我為我的玫瑰花付出那麼多時間,玫瑰花才會變得那麼重要…… * * 學習社群的發展與實踐 信賢?文光?克文 鴻怡?杏熾?冠銘 信璋?祝芬?德業 瑞錫?從孝?瑞美 惠欽?……………… 桃園縣社群夥伴 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Karl Jasper, 《什麼是教育》 「社群召集人」,讓我們擁有一種身份,透過專業地一起工作的領導力量,讓學校教育能夠變得更好。 透過分享,我們一起成長… 在邂逅(encounter)之處,並沒有完全無知的人,也沒有絕對的先知;那兒有的只是一些正在進行嘗試的人們,他們聚在一起,想要學到比他們現在所知更多的東西。 —P. Freire(1970/2003:131) 21世紀關鍵能力 ?學習與創新的能力?數位素養?工作與生活能力 教師專業發展觀點的遞嬗 前:技術傳遞、外部依賴、忠實接受的專業發展假設 新:更多的體現為一種群體在共同探究的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生成,以及相互成就。 P. J. Palmer(1998/2009),藍雲、陳世佳譯。教學的勇氣。台北:心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我院科协培训部成功举办office讲座-河海大学理学院.doc
-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指南-麻醉科.doc
- 打击‘侵蚀税基及转移利润’措施咨询报告.pdf
- 执业医师考试模型参数要求9.doc
- 技术移转授权合约书-国立清华大学.doc
- 投标报价表-淮北人民医院.doc
- 护理伦理学-吉林大学.pdf
- 报告书-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pdf
- 拆除老旧建物有请‘大钢牙’.pdf
- 拒菸反毒篇-美和科技大学.ppt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人地协调观+课件.ppt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综合思维+课件.pptx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4讲+天气与气候.pptx
- 第5讲+世界的居民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商务星球版).pptx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单元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 1.1.6 认识1-9 第6课时 合与分.ppt
- 2025年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坚持宪法至上.pptx
- 2025年河北省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崇尚法治精神.pptx
-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课件-2025年吉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pptx
- 精品解析: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10讲+中国的疆域与人口.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