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异体手移植的伦理学评价 异体手移植的伦理学评价 1、临床外科研究必须满足伦理学的三个要求: 有足够的基础研究结果证实该方法对患者有利。 无可替代的、有同样效果的其他方法存在。 与患者达成自由的、没有逼迫的承诺 异体手移植的伦理学评价 2、异体手移植的可行性: 长期存活的技术已经成熟。 毒、副作用明显。 患者术后的感受不同。(第1例:Clint Hallam; 第2例:Matthew Scott) 异体手移植的危险性和患者的期望同样重要。 异体手移植的伦理学评价 3、异体手移植的知情同意书: 客观、认真,确保其优点没有被夸大。 详细阐明受试者所面临的危险因素。 异体手移植的伦理学评价 4、异体手移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生与死的问题------不值得。 生不如死------值得。 Simmons(2000)、Lanzetta(2001): 有头脑的成年人有权决定自己的治疗,应该自由选择自己生活的质量。 异体手移植适应证的选择 异体手移植适应证的选择 1、年龄:18---50岁。 2、创伤平面:腕部;涉及双侧或优势手。 3、无幻肢痛出现。 4、试用假手失败。 5、心理健康。 异体手移植适应证的选择 6、无其它器质性病变。 7、对自己面临的危险因素完全清楚。 8、可以得到长期随访。 9、截肢至移植时间:大于2年,小于6年。 (Lanzetta、裴国献、Piza-katzer) 异体手移植的功能评价 手功能评价的内容包括: 指功能丧失的评定 感觉功能的评定 运动功能的评定 异体手移植统一采用Carroll法进行功能评价: (第2届国际会议,美国路易斯维尔,2000) 采用33个动作进行测评,每个动作据完成情况分3、2、1、0分,总分99分。 Carroll法着重于手的抓、握、捏、书写及前臂旋转、上举等功能的评价。 实践证明, Carroll评分法是评价上肢总体功能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现状和展望 热情、警钟。 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长期随访、而不是盲目扩大)。 异体手移植有可能成为修复重建外科中的一个可靠、成熟的方法。 如何应对这一领域的发展? 在新的世纪,异体组织移植学与组织工程学将是两架并列向前的赛车,胜利者将会给肢体严重毁损伤重建乃至整个医学界带来革命性的成果。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可编辑 可编辑 异体手移植的研究进展 1998年9月23日。 法国 里昂 Edouard Herriot 医院。 世界首例异体手移植手术成功。 开创了国际创伤外科肢体缺失修复与重建的新纪元。 美国路易斯维尔 中国广州 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等 第四届异体手移植大会(2002,9 意大利),国内外已成功完成19例异体手移植。 尽管首例异体移植手由于功能差,患者不能接受,两年后在伦敦被截除。 多数异体移植手的长期存活,标志着异体手移植已从动物实验成功地走到了临床应用。 异体手移植有可能成为修复重建外科中的一个可靠、成熟的方法。 目前,仍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 异体手移植的历史背景 异体手移植后的免疫排斥 异体手移植的精神病学评价 异体手移植的伦理学评价 异体手移植适应证的选择 异体手移植的功能评价 历 史 背 景 历史背景 1、早期探索阶段: a、1270年,Cosmas and Damian (理念的启示) b、1932年,Padget(双胞胎的皮肤移植) C、1936年,Schwind (异体的鼠后肢移植) d、二战期间,Gibson(二次爆发现象) Medawar(免疫排斥反应的专一特性) e、50年代, Murry(犬肾移植的成功) ***促进了实体器官移植,为异体复合组织移植奠定了基础。 历史背景 2、免疫抑制剂的更新、断肢再植技术的发展: a、第一代免疫抑制剂的发现和使用。 (硫唑嘌呤、6-巯嘌呤、可的松) b、1976年,环孢霉素A的发明。 (实体器官移植良好的效果,异体肢体移植效果差) C、 90年代,新一代免疫抑制剂(FK506和MMF)与环孢霉 素A的联合应用,为异体复合组织移植 提供了可能。 d、1962年(Malt);1963年(陈中伟)断肢再植技术。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