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三吸附分离技术与理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表面吸附速率控制 液膜扩散速率控制 内扩散速率控制 简化的速率方程 动力学速率方程 线性推动力方程 固定床吸附过程理论 恒定图式假设:浓度波为恒定图式时,吸附过程的设计计算可大大简化. 以线性推动力速率方程为例,阐述该假设的应用. 设吸附平衡为Langmuir型,则有: 吸附, 冲洗 和 洗脱 时间/体积 y 吸附 冲洗 洗脱 固定床内的浓度分布曲线 时间 y 床层长度 yF 0 l 0 时间 q = f (y) 吸附区 和 平衡区 y yF 吸附区 平衡区 0 0 l 床层长度 Regeneration Q: In addition to steam, what else can we use? Q: Typically only 30 ~ 40% of the equilibrium isotherm is used. Why is that? Fluidized-Bed Adsorption System 变温吸附循环操作在两个平行的固定床吸附器中进行。其中一个在环境温度附近吸附溶质,而另一个在较高温度下解吸吸附质,使吸附剂床层再生。 膨胀床吸附  流化床:床内吸附粒子呈流化状态. 膨胀床:是液固相返混程度较低的液固流化床. 膨胀床是发展中的吸附分离技术.在蛋白质类生物大分子的单步纯化分离过程有着诱人的开发潜力. 兼有固定床和流化床的优点.流化的固相介质基本可以悬浮在床内的固定位置流体流动状态以平推流的方式流经床层. 集料液澄清,目标产物浓缩和分离纯化为一体的生物集成分离技术. 特点 固相分级特性 膨胀床中固相介质按各自终端速率的不同沿膨胀床的轴向方向会出现一定的分布.终端速度大(或高密度)的大粒子,主要集中在床层的底部,终端速度小的小粒径粒子,主要集中在床层的顶部.这种规律性分级是固定床稳定的基础. 膨胀床吸附介质 磁性粒子 具有一定的密度分布和粒径分布的吸附剂 固定床吸附介质应满足: 1.吸附剂的尺寸和密度应保证其终端速率与料液中需除去的固形颗粒间有明显的差异. 2.应具有良好的孔道结构,不易被料液中的脂类,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物质污染. 3.应具有活性基团,可以修饰吸附目标产物的配基,并对目标产物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 4.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机械强度,保证其可以承受苛刻的原位清洗,使用寿命长. 5.具有良好的传质性能,在较高的流速下,可以保持较高的吸附容量. 发展趋势:高密度,小粒径介质 膨胀床设备 流体分布器:保证床截面的流速分布均匀,减少沟流等不规则流动;保证料液中固形粒子自由通过,并对吸附剂有截流作用; 高度调节器 膨胀床柱: 流化床吸附 原水由底部升流式通过床层,吸附剂由上部向下移动。由于吸附剂保持流化状态,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设备小而生产能力大,基建费用低。 流化床操作控制要求高,为防止吸附剂全塔混层,以充分利用吸附容量并保证处理效果,塔内吸附剂采用分层流化。所需层数根据吸附剂的静活性、原水水质水量等决定。 膨胀床吸附操作和应用 应用:利用STREAMLINE DEAE 为吸附剂,从酵母细胞匀浆液纯化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1.穿透曲线 (1)吸附带:指正在发生吸附作用的那段填充层,在吸附带 下部的填充层几乎没有发生吸附作用,而在吸附带上部 的填充层已达到饱和状态,不再起吸附作用。 (2)穿透曲线:以吸附时间或吸附柱出水总体积为横坐标, 以出水吸附质浓度为纵坐标所绘制出的曲线。 (3)穿透点:当出水吸附质浓度Ca为(0.05-0.10)Co时所对 应的出水总体积或吸附时间的穿透曲线上的那一点。 (4)吸附终点:出水浓度Cb为(0.90-0.95)Co时所对应的出 水总体积的穿透曲线上的那一点叫吸附终点。 (5)吸附带长度δ:从ta到tb的△t时间内,吸附带所移动 的距离。 当废水连续通过吸附剂层时,运行初期出水中溶质几乎为零。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层吸附剂达到饱和,床层中发挥吸附作用的区域向下移动。吸附区前面的床层尚未起作用。出水中溶质浓度仍然很低。当吸附区前沿下移至吸附剂层底端时,出水浓度 开始超过规定值。以后出 水浓度迅速增加,当吸附 区后端面下移到床层底端 时,整个床层接近饱和, 以水浓度接近进水浓度。 移动床吸附 原水从下而上流过吸附层, 吸附剂由上而下间歇或连续移动。间歇移动床处理规模大时,每天从塔底定时卸炭1~2次,每次卸炭量为塔内总炭量的5%~10% 移动床较固定床能充分利用床层吸附容量,出水水质良好,且水头损失较小。由于原水从塔底进入,水中夹带的悬浮物随饱和炭排出,因而不需要反冲洗设备,对原水预处理要求较低,操作管理方便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