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三基因与基因组的结构.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散布的基因家族(interspersed gene family):基因家族的成员在染色体上无明显的物理联系,甚至在多条染色体上。 基因簇和散布的基因家族中均包括一些没有生物功能的假基因。 通常基因簇内各序列间的同源性大于基因簇间的序列同源性。 3.8.2基因外的DNA重复序列 除基因家族外,在染色体上还存在大量无转录活性的重复DNA序列。 有两种组织形式: 一种是串联重复的DNA,如卫星DNA,成簇存在于染色体的特定区域。 另一种是散布的重复的DNA,分散存在于染色体的各位点上。许多成员是由RNA介导的转座而来的可转移组分,不太稳定,能在基因组的不同位置转移。 1.串联重复的DNA 串联重复的DNA(卫星DNA ) 有些高度重复DNA序列的碱基组成和浮力密度与主体DNA不同,在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时,可形成相对独立于主DNA带的卫星带。卫星DNA由此得名。 根据重复单位的大小,分为 卫星DNA(satellite DNA) 小卫星DNA(minisatellite DNA) 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 DNA)三类,图3-8。 卫星DNA由长串联的重复序列组成,一般对应于染色体上的异染色区域。 小卫星DNA由中等大小的串联重复序列组成,位于靠近染色体末端的区域,也有分散存在于核基因组的多个位置上的,一般没有转录活性。其重复单位之间序列差异很大,但基本核心序列为:GGGCAGGAXG,大多数靠近端粒。 另一类小卫星DNA是端粒DNA,主要成分为六核苷酸的串联重复单位TTAGGG,作为一种缓冲成分,在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复制中起重要作用。 微卫星DNA是由更简单的重复单位组成的小序列,分散于基因组中,大多数重复单位是二核苷酸,也有少量三或四核苷酸的重复单位。 2. 散布的重复DNA序列 在高度分散的重复DNA序列中含有少量的转座元件,根据其大小不同,又分为短分散元件和长分散元件。 人类和哺乳动物基因组中存在的一大类中等重复序列是Alu重复序列家族,每个序列长约300bp,在第170位附近都有AGCT的顺序,可被限制性内切核酸酶Alu I切割(AG↓CT),故而得名。 大约有几十万个Alu家族成员,平均每间隔6kb出现—个,故在筛选人类基因中被作为一种标志。人类基因组内相间散布着5×105拷贝的Alu序列,占总长度的5%~6%。 在一些短周期重复序列中,Alu序列约占到1/2~1/3。在Alu家族成员中之间虽然有很高的同源性,但也有一定的序列差异,其成员有数千个亚类,每一亚类又有数百拷贝。 虽然Alu家族序列的长度和重复频率更接近高度重复序列,但由于它们广泛分布在非重复序列之间,故不同于高度重复序列那样的串联集中分布。其他哺乳动物中也有类似的序列,如鼠类B1家族。 3.9 人类基因组研究进展 1986年,著名生物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Dulbecco在Science上率先提出“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该建议引发了科学界长达3年的激烈争论。 美国政府决定用15年时间(1990~2005年)出资30亿美元完成这一计划。各国科学家和政府纷纷响应这一倡议。包括美国、英国、日本、中国、德国及法国六国的科学家参与了这项生命科学历史上迄今最为浩大的科学工程的研究(HGP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一起被称为20世纪三大科学工程)。 HGP于1990年10月正式启动,经过10年的努力,于2000年6月宣告其草图绘制成功。目前已基本完成基因组的测序工作。其准确率为99.99%。这项浩大的工程已于2003年提前完成。 人类细胞含有23对染色体,单倍体基因组DNA由大约3×109bp所组成,共有约3万个基因。 按照传统的研究模式,即一种生物学功能与一种或几种基因相对应研究的方法,不能从整体上很好地阐明生物学功能内在的、真实的机制,因为这些相关基因的相互作用是实现生物学功能的前提,孤立的研究不可能全面了解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科学家们认识到应从基因组的整体水平上进行研究,提出只有先把人类基因组30亿bp的全序列弄清楚,一切问题才有可能迎刃而解。这是人类基因定位的终极方式。 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带动了相关技术的突破和发展,在测定人类基因组序列的同时,数十种从低等生物到高等动植物的基因组完成全序列的测定,其中包括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酿酒酵母、线虫以及多种病原体,果蝇、水稻和拟南芥菜的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也已接近完成。 建立几十个“模式生物”(model organisms)的基因组和代表性物种的基因组,所有以上这些对于生命科学的总体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提前并顺利完成激励了科学家们进一步规划后基因组时代(post-genome era)的研究任务,由此提出了功能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