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封建统治者充分利用儒学治世、佛学治心、道教养身的不同功能,使其在维护统治方面实现互补。唐宋之际,三教之间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佛教终于与中国本土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宋明理学就是在儒、佛、道三教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儒家学说。 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拓展阅读 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牧) 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封建社会自宋代开始走下坡路,而中国佛教也由此走向衰微。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大体上一直处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附庸地位,成为儒家思想的一种补充。宋、元、明、清时期,佛教宗派内部融通趋势增强,对心性问题的认识已趋一致。 (三)由盛而衰的停滞期:宋至清 三、佛教的中国化进程 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也就是佛教中国化的过程,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价值取向,佛教和中国传统文化都相去甚远。中国人是用自己已有的文化传统去吸取和改造佛教的。早在魏晋时期,人们便开始以玄解佛。当时比较流行的有“六家七宗”,其中的“本无”、“心无”、 “即色”三派影响较大。 三、佛教的中国化进程 “本无”派以道安为代表,主张“诸法本性自无”。据吉藏《中观论疏·因缘品》的解释“释道安明本无义,谓无在万化之前,空为众形之始。夫人之所滞,滞在末有,若宅心本无,则异想便息。 “本无” 三、佛教的中国化进程 “心空”宗以支愍度为代表,主张“无心于万物,万物未尝无”。按其对“空观”的理解,偏重于主体方面。 “即色”宗以支道林为代表,主张“色不自色,虽色而空”,这主要从物质现象(色)都缘起,没有自性(不自色)来说明“虽色而空”。 “心无”,“即色” 三、佛教的中国化进程 南北朝和隋唐是佛教的真正中国化时期,其中影响最大的为: 僧肇的 “般若学” 华严宗 禅宗 慧远的 “法性论” 三、佛教的中国化进程 拓展阅读 在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广场,矗立着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塑像,其中就有代表东方思想的先哲孔 子、老子和慧能,并列为“东方三圣人”。慧能父亲早 亡,家境贫穷,以卖柴为生。一次,慧能卖柴回家的路上听到有人诵读《金刚经》,便萌生学习佛法的念头。他去黄梅山拜谒五祖弘忍,由此开始了学佛生涯。 三、佛教的中国化进程 拓展阅读 仁 者 心 动 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 (《六祖坛经·行由品第一》) 道教产生于华夏民族并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民族宗教。它从形成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在我国整个封建时代,道教对经济、政治、科学、哲学、文学、艺术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一、道教的形成 在两汉之际,伴随着经学神学式微的是谶纬神学的兴起,光武帝亲自宣布图谶于天下,这直接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风气。朝野上下崇拜鬼神之风日盛,对道教的产生造成了极为有利的思想氛围。同时,佛教的传入大大地刺激了我国本土宗教的建立。 一、道教的形成 佛教作为一种完整形态的宗教在中国已经出现,就给道教的创立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样板。东汉末年的现实社会生活为道教的产生提供了有利土壤。“古代社会危机所造成的现实灾难,使人们重新记起宗教的迫切需要,当在现实中已经找不到出路时,便不能不寻求精神的解救来代替物质的解救。”早期道教徒多来源于下层民众,说明产生道教的群众基础已经形成。 二、道教的思想渊源 (一)道教来源之一:古代宗教和神仙传说 中国古代盛行自然崇拜和鬼神崇拜,它们是道教滋生的温床。对于民间信仰中的神灵,道教不论在其形成的早期还是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都不间断地对它们进行吸收和改造。长生成仙说是整个道教的核心教义,所以它与道教的诞生有最密切的关系。 二、道教的思想渊源 (二)道教来源之二:先秦老庄哲学和秦汉道家学说 老庄与秦汉道家都是学术派别,不是宗教。但是道教在理论上却紧紧依托于道家,其原因是道家崇尚的“道”,是一种超出具体形象的支配宇宙万物的最高法则,有神秘化倾向,很容易演化成具有无限威力的至上神的代名词。 第二节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交融 第一节 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 道教与中国文化的交融 “神医”胡万林 1997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八章.ppt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二章.ppt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七章.ppt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四章.ppt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五章.ppt
- 中国文化概论pp1.ppt
- 中国文化概论pp2.ppt
- 中国文化概论pp3.ppt
- 中国文化概论pp4.ppt
- 中国文化概论pp5.ppt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人地协调观+课件.ppt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综合思维+课件.pptx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4讲+天气与气候.pptx
- 第5讲+世界的居民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商务星球版).pptx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单元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 1.1.6 认识1-9 第6课时 合与分.ppt
- 2025年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坚持宪法至上.pptx
- 2025年河北省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崇尚法治精神.pptx
-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课件-2025年吉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pptx
- 精品解析: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10讲+中国的疆域与人口.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