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读《穆天子传》十三篇
(作者:木然千山)
第一篇 时间密码
解读《穆天子传》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要断定穆天子出行的期间,这个期间不仅包括穆天子出行总共花的时间,也包括每个小事件花的时间,以及事件与事件之间的间隔。有了这样一个时间尺度,我们就可丈量穆天子西行的起居作息,对推定《穆天子传》的路线、地点、季节等信息有很重要的意义。
【1】干支记日
在《穆天子传》中,以干支记录的日期贯穿通篇,几乎每个事件都有日期的记载,如戊寅日去了哪里,庚辰日发生了什么,癸未日天气怎么样,都记述的非常明确。如《卷一》开篇:
戊寅,天子北征,乃绝漳水。(卷一)
庚辰,至于□觞天子于盘石之上,天子乃奏广乐,载立不舍,至于钘山之下。(卷一)
癸未,雨雪,天子猎于钘山之西阿。于是得绝钘山之队,北循虖沱之阳。(卷一)
我们知道,“戊寅、庚辰、癸未”等都是记录日期的干支,干支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进行排列组合生成,从甲子、乙丑、丙寅......一直到癸亥,共计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六十日一循环,周而复始,无穷无尽。
《穆天子传》中的这些“戊寅、庚辰、癸未”等表示日期的干支,告诉了我们穆天子活动的期间,如戊寅这天开始北征,癸未这天在钘山西狩猎,从戊寅到癸未,共经历了5天的期间。但由于这些日期干支是周而复始的,没有特定的月份或季节指向,所以你也可以说是戊寅这天开始北征,在下一个癸未这天在钘山西狩猎,从戊寅到下一个癸未,共经历了65天的期间。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意,推断穆天子经历了5天的期间,从而排除65天的期间。但是,有很多段落无法通过上下文意来确定期间,比如:
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乃执白圭玄璧,以见西王母,好献锦组百纯,□组三百纯西王母再拜受之。
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西王母又为天子吟曰: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於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将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翱翔。世民之子,惟天之望。天子遂驱升于弇山,乃纪丌迹于弇山之石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
丁未,天子饮于温山□考鸟。巳酉,天子饮于溽水之上。乃发宪命,诏六师之人□其羽。爰有□薮水泽,爰有陵衍平陆,硕鸟解羽。六师之人毕至于旷原。曰:天子三月舍于旷原,天子大飨正公诸侯王,勤七萃之士,于羽琌之上,乃奏广乐。□。六师之人翔畋于旷原,得获无疆,鸟兽绝群。六师之人大畋九日,乃驻于羽陵之□,收皮效物,债债车受载。天子于是载羽百车。巳亥,天子东归,六师□起。
庚子,至于□之山,而休以待六师之人。
以上,可简要描述为:甲子这天,穆天子“宾于西王母“;乙丑这天,穆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丁未这天,穆天子“饮于温山□考鸟”;巳酉这天,穆天子“饮于溽水”;巳亥这天,穆天子“东归”;庚子这天,穆天子“至于□之山”。
甲子、乙丑这两天事件的时间很连贯,好分析,应是两天的期间。但乙丑到丁未,事件的连贯性中断了,是间隔了42天,还是102天,或是更久?同样,巳酉到巳亥,是间隔了50天,还是100天,还是更久?尤其是在巳酉与巳亥之间,又有“天子三月舍于旷原”、“六师之人大畋九日”两句话,这两句话中的“三月”和“九日”的记录怎么解释?
这样的例子在《穆天子传》中有很多,往往上一个日期干支与下一个日期干支要么不成逻辑,要么关联不上。推其原因:
一是《穆天子传》本来就是有残缺的,《晋书?束皙传》中记载:“初发冢者烧策照取宝物,及官收之,多烬简断札,文既残缺,不复诠次。”是说盗墓者在盗墓时,为了照亮,就烧了竹简,致使该书残破不全。
二是古人在撰写竹简或抄录古书的时候,误写字,或者错看字。应该会有这种情况的存在,但一遇到不合乎逻辑的情况就怪罪于古人,似乎也不合乎逻辑。况且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古人诚不我欺。
【2】穆天子西行时间周期表
《穆天子传》卷一到卷四共有86处日期干支,在这些日期干支中,如果有几次错误也不打紧,只要能够确定多数正确的日期干支,就能够修正这样的错误。问题的关键是这些“戊寅、庚辰、癸未”等日期干支,缺少特定的月份或季节指向,让人不明其理,要确定多数的正确的日期干支就变得艰难。不过,我们依然能够发现一点蛛丝马迹。
把《穆天子传》卷一到卷四的这86处日期干支罗列出来,我们发现有6处日期干支不同,这6处分别是卷二中的“季夏丁卯”、“孟秋丁酉”,卷四中“孟秋癸巳”、“秋癸亥”、“孟冬壬戌”、“仲冬壬辰”。这6处日期干支,分别冠以了时令,这样就有了特定的指向。可以说,这6处日期干支,就是《穆天子传》的时间密码。
先看卷二中的“季夏丁卯”和“孟秋丁酉”。
从上下文意来看,从“季夏丁卯,天子北升于舂山之上”到“孟秋丁酉,天子北征”,上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