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浅埋暗挖法简介及施工要点分析
1浅埋暗挖法简介
浅埋暗挖法是以加固和处理软弱地层为前提,采用足够刚性的复合式衬砌结构,选用合理的开挖方式,应用信息化测量反馈设计和施工,以保证施工安全,控制地面沉降。与明挖技术相比,浅埋暗挖法具有拆迁少、不扰民、不破坏交通及周围环境等优点。
浅埋暗挖法大多应用于第四纪软弱地层中的地下工程,由于围岩自身承载能力很差,为避免对地面建筑物和地中构筑物造成破坏,需要严格控制地面沉降量。因此,要求初期支护刚度要大,支护要及时。
浅埋暗挖法沿用了新奥法的基本原理,创建了信息化量测反馈设计和施工的新理念,采用先柔后刚复合式衬砌新型支护结构体系,初期支护按承担全部基本荷载设计,二次模筑衬砌作为安全储备;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共同承担荷载。应用浅埋暗挖法进行设计和施工时,同时采用多种辅助工法,超前支护,改善加固围岩,调动部分围岩的自承能力;采用不同的开挖方法及时支护、封闭成环,使其与围岩共同作用形成联合支护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应用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和优化设计,实现不塌方、少沉降、安全生产与施工。
浅埋暗挖法包括“8”字形网构格栅钢架设计与制造技术、正台阶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施工方法以及相应的监测仪器、监测方法和用变位进行反分析计算方法。施工要点突出时空效应对防塌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软弱地层必须快速施工的理念。初期支护必须从上向下施工,二次模筑衬砌必须通过变位量测,当结构基本稳定时,才能施工,而且必须从下向上进行施工,决不允许先拱后墙施工。该工法正式提出的“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十八字方针,是关乎施工成败的关键。
由于浅埋暗挖法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北京市科委和铁道部科技司于 1987 年 8 月共同组织了成果鉴定会,与会专家和各级领导对这项技术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评价,并对该技术方法的名称进行了讨论,最后确定为“浅埋暗挖法”。这个名称既反映了该技术方法的特点,又明确了它的普适意义——适用于各种软弱地层的地下工程设计和施工,已被国家建设部批准为国家级工法,并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及其它城市地下工程中。
2浅埋暗挖法在青岛香港中路家乐福门前地下过街道工程中的应用
2.1工程概况及地质水文情况
2.1.1工程概况
青岛市家乐福人防地下过街通道工程位于香港中路与徐州路交叉路口,属于平战结合五级人防地道式工程。工程洞室主轴线长度157.5m,结构最大净空(宽×高)12m×4.2m,三跨结构,边跨3.5m,中跨5m。室外地坪+3.0m(绝对标高),地下常年稳定水位+0.60m,覆土厚度2.25m,工程洞室均在地下水位以下。因地面管井降水受地下管线影响,不能绕竖井四周外侧形成区域降水,开挖时地下潜水补给能力很强,极易形成流砂。香港中路为青岛市重要道路,过路通道不得明挖。
2.1.2工程地质情况
名称
特性
位置
杂填土层
杂色、松散、稍湿,主要由碎石、砖块、粘性土和砾砂组成,为筑路填土和建筑垃圾堆积而成
层厚1.9~3.4m,层底标高0.6~1.95m;该层在场区普遍分布
细砂层
浅黄色、稍密~中密、饱和,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颗粒均匀,偶见个别砾石,含少量粉性土
层厚2.1~4.20m,层底标高-2.31~-1.10m
粉质粘土层
灰黑色,软~可塑,含约5-20%粗砾砂,有异味。层厚0~0.8
层底标高-2.8~-1.70m,该层主要分布于场区西侧
含粘性土砾砂层
灰黑色~褐黄色,湿~饱和,稍密~中密。以长石、石英颗粒为主,分选、磨圆较差,含约20~40%粘性土,夹粘性土薄层
层厚0.3~2.7m,层底标高-4.70~-2.55m;该层在场区普遍分布
花岗岩
褐黄,强风化,湿,主要成份为长石、石英为主,结构松散,岩芯手搓成粗砂角砾状
该层在场区普遍分布,该层未被穿透,最大揭露厚度:9~10
表1
2.1.3工程水文情况
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含水层为第2层细砂,其次为第4层含粘性土砾砂。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抽水稳定降深2m时:涌水量Q=140.87m3/日,影响半径R=21.25m,渗透系数为5.638m
2.2工程特点分析
2.2.1地理位置环境特殊。本工程位于地面交通十分繁忙的香港中路下,暗挖施工几乎是在连续不断的活荷载作用下进行,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和危险性。
2.2.2结构跨度大、覆土薄、净空高、施工难度大。通道开挖毛跨度13.2m,最大开挖高度5.4m,且为平顶直墙结构,开挖后覆土厚度2.05m,设计覆跨比仅为0.155,其施工难度十分罕见。特别是在第四纪地层中的施工,地层胶结不好,成拱能力差,围岩无明显塑性变形特征。一旦出现过量松动变形,地层随即失稳,迅速波及地表,直接危及地面行车的安全,后果不堪设想。在结构顶板位置以上,有热力、电力、通信、供水、排水、雨水等23条管线通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