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基坑土方开挖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地下室基坑土方开挖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下室基坑土方开挖 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工程概况:该工程由xx集团开发。工程设计单位: ,地质勘探单位: 。基坑围护设计及检测单位: 。地下室建筑面积为 m2,设计地下室底标高为-7.4m,开挖深度6m。基坑土方量约为11000m3。 地质情况及地下水特征: 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原始地貌单元为滨海滩涂地带,场地较平坦,地势开阔,地面标高多在4.405~4.977m之间,高差为0.572m. 靠近东北角和东南角为两个大的土堆,其地面标高为5.266~6.247m. 设计场地整平地面标高为4.90m,将土堆推平后,场地若未达到该设计标高, 则需要外地运土填至该标高。场地内及附近无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地裂缝等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 (二)地基土分布及特征 场地内地基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Qml)、含泥中粗砂(Qmc)、残积砂质粘性土(Qd)、强风化花岗大地(γ),现将各岩土层特征分述如下: 1、素填土①:位于场地表层,各孔均有分布,厚度为3.60~5.80m。呈黄褐色、灰黄色,稍湿~湿,稍密~松散状,主要由残积砂质粘性土组成。该层堆填时间约为7年,湿陷性和自重固结已基本完成,但未经专门碾压,土质不均匀,结构疏密不均,属高压缩性土,工程性能差。 2、含泥中粗砂②:分布于整个场地,位于素填土①之下,厚度0.20~2.50m,层顶埋深3.60~5.80m,层顶标高-0.76~1.00m,为海陆交相沉积成因,呈深灰色,饱水,稍密~中密状,砂成分主要为石英质,砂不纯,含泥质多为14.6%~22.5%,颗粒级配较好,均匀性较好,工程性能较好。 质粘性土③:分布于整个场地,位于含泥中粗砂②之下,层位稳定,层顶埋深4.70~6.90m,层顶标高-2.34~0.55m,呈灰白、灰黄色,紫褐包,饱和,可塑~硬塑状。该层为中粗粒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主要由高岭土、石英砂粒组成,局部原岩风化残余结构清晰,土质在水平向较均匀,砾粒含量多为9.3~19.9%。无摇振反应,光泽反应为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土层平面上风化较均匀,垂向上有随深度增加,风化程度逐渐减弱,强度逐渐增高的趋势。该层土具泡水易软化、崩解,强度降低的特点。属中压缩性土,均匀性较好,工程性能好。 风化花岗岩④:层顶埋深25.60m,层顶标高-21.09m,呈灰白、灰黄色,风化程度强烈,岩芯呈砂粒状,为花岗岩强烈风化而成,颗粒状长石手捻易碎,工程性能好。 地地下水为孔隙潜水,赋存运移于素填土①、含泥中粗砂②、残积砂质粘性土③和强风化花岗岩④层的孔隙中。场地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雨渗入补给及邻区地下水的侧向补给。根据岩性判断:素填土①属弱透水含水层,含泥中粗砂②属中~强透水含水层,残积砂质粘性土③属弱透水含水层,强风化花岗岩④属强透水含水层。 锚支护方案 (一) 喷锚支护采用Φ18钢筋作杆体,架立间距2000,与杆体焊接;墙面混凝土厚度为60~80,面层内配置φ6.5间距200×200钢筋网。 锚杆成孔,倾角45°成孔长度应比设计长度长500,孔位偏差小于50?mm角度偏差小于2°,钻孔完成后应及时安装锚杆并灌浆,以防塌孔;注浆前,应清除孔内残积松动的土,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250~300处,注浆时,严禁注浆管底高于浆体液面,孔中冒浆后方可停止注浆。 注浆浆体采用水泥净浆,水灰比0.55:1.0,水泥采用P.0.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注浆体养护时间为10天,若为了提高浆体早期强度,可掺入适当早强剂,早强剂型号为TW3型,掺量为水泥用量的2%,掺入早强剂后养护时间为5天;浆体强度不得低于20Mpa,3天求得低于10Mpa,济浆压力不得低于0.5 Mpa或水泥用量不少于30kg/m。 喷射混凝土材料中骨料保持干净,采用干净砾砂或中粗砂;砾石或碎石粒径不大于15mm;钢筋使用前,应清除污锈钢筋网与坡面间隙应大于20mm,与锚杆连接牢固;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依次进行,完成后的喷射砼面应表面平整,无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 基坑四周边坡设置满泄水孔和集水井,泄水管采用φ50PVC管,长80cm, 穿梅花型小孔φ6@50,外包一层尼龙滤网,泄水孔水平间距为2000;坡顶设置截水沟,阻止地表水流入坑内。 基坑进行土方开挖时应对支护结构与周围环境进行监测,监测内容为:坡顶位移,地面及周边建筑沉降,点位布置间距约15?m。预警指标:地面沉降为30mm;坡顶位移为40mm;变形速率小于2mm/天。 监测频率为;基坑开挖过程中2次/周,开挖结束至地下室施工结束期间1次/周;变形稳定后可适当放宽监测频率;特殊情况或雨天应加密监测。 当支护结构出现险情时,可采取如下应急措施:坡顶卸载、坑底坡脚回填反压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