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走近文渠,关爱家乡
文渠贯穿淮安三城——旧城、夹城、新城,是淮安人民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它哺育两岸,排泄城市雨涝,孕育出淮安多少风流人物,给人们留下多少美好回忆。
淮安是周恩来总理的故乡,周总理在回忆童年,回忆故乡生活时,曾充满感情地问:“文渠呢,还有水吗?”是啊,文渠水曾经滋养过这位伟人的童年。
悠悠文渠水,从周恩来总理故居与淮城镇勺湖中心小学之间,静静地流过。它见证过伟人的成长,更给勺湖小学增添了几分古韵与灵气。
曾经的文渠碧波荡漾,如今却遭受太多污染,亟需治理保护。勺湖小学少先队大队部紧紧抓住这一得天独厚的德育和环保教育资源,组织开展“走近文渠”主题系列活动,通过调查走访、收集资料,了解文渠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文渠动人的传说,激发孩子们无限遐思;文渠的现状,又让孩子们由衷地升起保护环境、建设家乡的热情。
为母亲河擦亮眼睛
文渠水质每况愈下,母亲河在哭泣,古城在流泪,勺小师生们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挽救母亲河,勺湖小学在三、四、五年级段分别成立了文渠水质研究小组。每个学期,他们都要来到文渠水边,给重点污染地段留影存档,采集文渠水质样本,与自来水水质进行比较分析,并送交环保局相关部门进行检测、鉴定。他们还走进社区,走访家长,请环保局的相关同志来校作辅导讲座,帮助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给文渠建立历年水质变化的系列档案,记录文渠的水文发展史。
一系列保护文渠的环保活动,让勺小的同学们感慨良多。
曾经的文渠水清澈见底,鱼虾成群,绿树成阴,风光旖旎。可你看,现在路过文渠的人,都捂着鼻子,快速走过,一刻也不想逗留。文渠两边的居民,根本不敢打开窗户。水面上时常漂着各种各样的垃圾,水里再也看不到鱼虾嬉戏的身影了。
作为新一代的淮安人,我们成立了文渠水质研究小组,要努力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挽救我们的母亲河——文渠。
我们取来臭烘烘的文渠水,与自来水水质进行分析比较,并送到环保局相关部门进行检测、鉴定。我们还冒着严寒,顶着酷暑拾起渠边的垃圾,打捞水面上的漂浮物。臂膀酸了,虫子咬了,我们不叫一声苦;鞋子湿了,衣服脏了,我们没有一句怨言。
我们走进社区,走访家长,征求保护文渠的良策;我们走上街头,广泛宣传,号召全体市民都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还邀请环保局的相关专家到学校来作辅导讲座,宣传环保知识……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文渠再也看不到乱排乱放的现象了。夕阳下,时常可以看到人们惬意地在渠边徜徉散步,这让我们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五(1)中队叶帆
春暖花开,古城淮安格外迷人,吸引了大批游客。我们中队苏捷的奶奶从南京来探亲,苏捷陪奶奶瞻仰了周恩来总理故居。当奶奶看到故居前的小河——文渠时,感叹地说:“就是这条河的水太不卫生了。”奶奶的话使苏捷一夜没睡好觉。的确,文渠的水质很差,河面上漂满各种各样的塑料袋、废泡沫等杂物,走近文渠就会闻到一股腥臭味,与周爷爷故居太不相称了。
第二天,根据苏捷的提议,我们中队召开了班务会议,决定开展“保护文渠”行动。我们成立了行动小组,选举组长、副组长,并分为四个段,各自选举了自己的段长。同学们利用节假日,对文渠的周边环境、走向和卫生现状作了认真的调查。发现导致文渠水质变坏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沿岸厕所有的距离文渠太近,有污物溢出淌到渠中的现象,雨后更为严重。
2.经常有垃圾箱外的垃圾被风吹入渠中。
3.沿岸居民及游客将死了的小动物、失效的药品、废弃杂物随手扔进渠中。
针对种种具体情况,行动小组带领全班同学分段深入居民家中,宣传保护文渠的目的、意义,讲述前阶段行动小组的考察情况,初步提出保护文渠的一些想法及做法,征求了居民对保护文渠的意见。同学们对总理故居周围的河床进行清理,打捞出一袋袋废弃物,清理掉一批批垃圾,使总理故居旁文渠的卫生状况得到了明显的好转,受到沿渠居民的热情接待和一致称赞。
行动小组在征得当地居民委员会的同意后,与居民委员会共同制定了“保护文渠公约”,并将打印好的公约送至居民家中,张贴在墙上——
保护文渠公约
为了周恩来故居门前的文渠不受污染,周围环境优美,特制定如下公约:
1.任何个人或单位不得向渠中乱倒杂物、垃圾,发现后要及时制止并清理干净;
2.垃圾要倒入垃圾池内;
3.粪便入池;
4.勺湖中心小学五(3)班负责与环卫部门联系,协助并及时清理垃圾粪便。
五(3)中队张卜元
从文渠寻访古城历史
文渠穿淮安城而过,是淮安城几条主要水系之一,为了方便两岸交通,文渠上修建了各式各样的桥梁。这些各具情致的文渠桥,如一座座无字碑,又如一部部典籍,记录着古城的过去,承载着文渠的历史变迁,彰显着古城深厚的历史和人文底蕴。
勺小的学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