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优明118种植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探究.docxVIP

广优明118种植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探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优明118种植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探究 摘要:广优明118是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育成的和型杂交稻新组合,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较广泛的适 应性、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和稻飞虱等特点。该文详细 介绍了广优明118新组合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广优明118;种植表现;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7731 (2013) 13-55-02 广优明118是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广抗13A 与明恢118配组育成的迟熟釉型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 较好的丰产性和较广泛的适应性、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 和稻飞虱等特点。200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审定(闽审稻2009005)o 1种植表现 1. 1区试、示范产量表现 广优明118在2007-2008年 参加福建省晚稻区试中,2a区试平均产量490. 31kg/667m2, 比汕优63 (ck)增产8.87个百分点,达极显著水平;2008 年参加福建省生产试验,7个试点平均产量527. 5kg/667m2, 比对照汕优63增产9. 59个百分点;2009年参加长江上游中 籾迟熟组区试,产量583. 24kg/667m2,比对照II优838增产 3.81个百分点;2010年续试产量583. 45kg/667m2,比对照 增产2.51个百分点,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区试平均产量 583. 35kg/667m2,比对照增产3. 16个百分点;2010年参加 长江中下游区试平均产量570. 74k/667m2,比对照II优838 增产2. 35个百分点,增产极显著;2010-2012年在将乐县做 连作晚稻及烟后稻推广种植160hm2,产量一般在530? 580kg/667m2,高产田块可达650kg/667m2以上。该组合在 福建2a 22点次试验,21个试点增产,增产点次达95.45%。 生产试验7个试点均比对照增产,增产幅度在1.5%?13.4%o 2009-2010年参加长江上游及中下游区试,比相应对照增产 2. 35?3. 16个百分点,增产点率达79.3%?84. 6%,表明广 优明118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较广泛的适应性。 1.2生育期特性该组合2007-2008年参加福建省晚稻 区试平均生育期129. 5d,比对照汕优63迟熟2. 5d; 2009年 参加长江上游中籾迟熟组区试,全生育期159. Id,比对照长 0. 6d; 2010年续试全生育期159. 7d,比对照长1. 4d; 2a区 试结果全生育期159. 4d,比对照长Id; 2010年参加长江中 下游区试,全生育期137. 5d,比对照II优838迟5d;在将 乐县做连作晚稻及烟后稻种植,全生育期130?132d, 1.3农艺性状广优明118植株繁茂,茎秆粗壮,根系 发达,分菓力中等偏强,熟期转色佳。着粒较密,穗大粒多, 结实率好。在福建省2a区试平均株高104. 2cm,穗长23. lcm, 有效穗数17.15万/667m2,每穗总粒数137. 1粒,结实率 82. 15%,千粒重27. 9go在长江上游区试2a平均:有效穗 15. 8 万/667m2,株高 112. 7cm,穗长 23. 2cm,穗总粒数 173. 8 粒,结实率81.5%,千粒重26. 6go在长江中下游区试表现: 有效穗17. 1万/667m2,株高126. 8cm,穗长24.9cm,每穗 总粒数171. 6粒,结实率76. 5%,千粒重27. 3g。 1. 4抗性 该组合抗性表现: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 和稻飞虱。2007-2008年参加福建省区试,2a抗瘟性综合评 价为中抗(MR)。参加长江上游区试2a抗性综合表现:稻瘟 病综合指数为2. 8级,穗瘟损失率最高为5级,抗性频率为 37. 7%;稻飞虱平均7级,最高9级。在长江中下游区试抗 性综合表现:稻瘟病平均综合指数2. 7级,穗瘟损失率最高 病级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 1.5米质 米质一般。福建省区试品质分析检测结果: 糙米率82. 0%,整精米率58. 1%,长宽比2. 5,粒长6.4mm, 垩白粒率96.0%,胶稠度66mm,蛋白质含量7. 0%,直链淀粉 含量23. 5%;长江上游区试品质分析结果:整精米率69.4%, 长宽比2. 3,垩白粒率28%,垩白度4. 1%,胶稠度61mm,直 链淀粉含量22. 4%;长江中下游区试品质分析结果:整精米 率64.3%,长宽比2.5,垩白粒率63. 3%,胶稠度79mm,垩 白度14.1%,直链淀粉含量21.8%O 2高产栽培技术 2.1适时播种,培育适龄壮秧苗充分利用温光资源, 季节安排合理,适时播种。选择阳光充足,排灌方便,土层 深厚,肥力中上的壤土地作秧田。在播种的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