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急性流行性传染病的中医药防治
摘要 急性流行性传染病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繁衍生息。本发明是在历代前贤得失的基础上,历经四代人参与,七十余年探索凝聚而成。主旨即是控制高热,护住脏腑,清泻内毒。具体的做法是,用“扶正平瘟液”使患者的高热迅速降至38℃并予以维持三天左右,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以三个膏贴护住肺脏、心脏、肾脏及多处要穴,不使邪毒在脏腑间传变;再以“五枝石膏汤”分期清泻内毒。这一方法可迅速控制病情,使患者逐步康复。在康复过程中,会自然使机体增强并产生一定的免疫力。本发明功效迅疾,多数症状如高热、咳喘、胀满、疼痛、血压不稳等皆可立止或缓解,超过了一般注射剂药物,表明了中医药不是慢郎中!即使遇到世界末日式疫情,也可使其降至普通感冒的防治水平。每年因高热而致的千百万聋哑儿、痴呆儿、神经损伤所致的残疾人,也不会再发生。我们牢记祖训:“大疫来袭,万人发病,不可以猎奇。避用生僻稀缺贵重药材,要以简便方法治之”。本发明虽然用药繁多,但皆为普通药材。主药四海皆有,可随手摭拾,即使遇到如1918年西班牙流感流行时,全球10亿人同时发病,也可从容应对。本发明简便廉验,可大幅度降低人类死亡和社会综合防治费用,也避免了如以往之社会纷扰崩溃。
关键词 急性流性传染病 中医药防治
急性流行性传染病是人类的大敌,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繁衍生息。古人有一种说法,称五年一小疫,十年一中疫,三十年一大疫,百年一特大疫。回看人类的发展史,基本符合这一规律。数十年来传染病频发,距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暴发,已近百年周期。近代以来,西方科学家对世界末日的预测,无一不包含超级病毒、超级细菌对人类的袭击。战争狂人,科学流氓,实验室不慎,这些超级病毒,超级细菌,都会成为毁灭人类的利器。为了中华民族长远的繁衍昌盛,阔步走向美丽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设法应对。探索出一种简便廉验的防治方法,以保证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永久的强大繁荣。
一、祸害人类无与比俦
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急性流行性传染病,始终伴随着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中国历史上称为 “瘟疫”、“疫疠”。祸害人类之惨烈,翻开历史,任何天灾人祸无与比俦。东汉末年,王粲之“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曹植之“家家有僵尸之痛,户户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说疫气》);《伤寒论》作者张仲景家族三百余人死亡“十之七”;吴又可《温疫论》诞生的时代,《崇祯实录》记载,“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计”。至于“疫疠一过,十室九空,村镇为墟”,历史上类似记载,比比皆是。二十世纪以来的百余年间,科学虽已发展,但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仅西欧北美,死亡即达5000多万人,超过了一战死亡人数的总和。有文称加上亚非南美死亡人数过亿。1957年的“亚洲流感”,死亡达200多万人;1968年的“香港流感”,死亡达100多万人;2000年的“英国流感”,仅卫生条件优越的英国,即死亡2.2万人。以至记忆犹新,令人刻骨铭心的SARS,相继出现的2007年的H5N1型流感,甲型H1N1型流感,常见的H3N2、H2N2型流感,毒性更大的H7N9、H10N8型流感,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登革热病毒、马尔堡病毒、西尼罗河病毒等。最近引起全球关注的埃博拉病毒,其死亡率、死亡人数皆已远超SARS,有科学家担忧,倘若病毒基因突变,如SARS般能空气传播,其后果不堪设想。
而引发这一证候群的病毒又频于变异,在我国历史上,有两个明显而又著名的事例。宋代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载苏东坡在黄州时(1080-1084年),蜀人巢谷有一“聖散子”方,“凡伤寒不问证候如何,一以是治之,无不愈。子瞻奇之,为作序”。“天下以子瞻文章而信其言,宣和后(1119-1125年),此药盛行于京师,太学诸生信之尤笃,杀人无数”。“用药一失其度,则立死者皆是”,“今医者悟,始废不用”。另一是清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所记,明末之张景岳、吴又可,都是在当时的瘟疫治疗中有所创新和做出重大贡献的大医家,可是到了“乾隆癸丑(1793年)春夏间,京中多疫。以张景岳法治之,十死八九,以吴又可法治之,亦不甚验”。这时有常州桐溪人余霖,“以重剂石膏治冯鸿胪星实之姬,人见者骇异,然呼吸将绝,应手辄痊,活人无算”。其石膏用量“有一剂至八两,一人服四斤者,虽刘守真之《原病式》,张子和之《儒门事亲》,专用寒凉,亦未敢至是,实自古所未闻矣”;而在余霖所著的《疫疹一得》一书中,有病例用石膏过六斤者,这是我国医药史上,根据病情灵活辨证的光辉范例。也是我国医药史上,面对病毒变异后的病症现实,灵活应对的光辉范例。
二、中华民族在与疫疾斗争中繁衍昌盛
人类有史以来,所有死亡万人以上的急性流行性传染病,感染者无一不从高热开始,属中医温病范畴。自《黄帝素问》,华佗《中藏经》,隋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