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火针点刺腧穴——治脊椎增生、椎间盘突出证.docxVIP

论文--火针点刺腧穴——治脊椎增生、椎间盘突出证.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4 火针点刺腧穴 ——治脊椎增生、椎间盘突出证 【论文摘要】 火针腧穴点刺治脊椎病,以炅温通任督脉,通经活络,扶阳祛病。取穴以病椎棘突下穴为上点,以下一椎旁开1.5寸处足太阳经为两侧穴(或夹脊穴),以上点成等边三角形为三穴。配以十二经某一腧穴,辩证施治。 【关键词】火针 腧穴 点刺 脊椎病 火针,古曰燔针。用加热针具点刺腧穴,以热灼穴位,温通经络,活血行气止痛,而祛病为目的的针法。 脊椎,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椎,暂且总称为脊椎。 脊椎病变机理 脊椎为病,多因久劳致损,久损不愈,致增生。急损多为突出。本病多虚, 为致病之本。又因风、寒、湿、瘀,杂而致病。临床以痛、麻、痉、挛、痿等功能障碍为主证。劳损筋骨,瘀阻经络,因风而动,因寒凝涩,因湿阻滞,因瘀闭不通,本病以痛为主。 火针的作用 火针点刺腧穴,以炅祛邪。风得炅,则疏散之。寒得炅,则温化之。湿得炅,则蒸泄之。瘀得炅,则活化之。督任得炅,则激活督阳任阴,调节脏腑功能,促进阴阳平衡,使本虚之证得以扶持,通经活络,达到愈病目的。 余积五十多年的临床经验,病例数万。认为火针是以炅温通经络,调节脏腑气机,行气止痛,强筋健骨,扶阳祛病的简、易、效、廉的中医技法。 脊椎病治在督脉。 督主命阳,任主命阴,脑司任督。 督脉下起长强穴,循脊里直上,经风府,入脑至唇,只与任脉相通。脊为督 脉之府,上入脑髓,内络五脏六腑,外络肌肉四肢关节。任脉起会阴,偱腹线直上,至唇口,与督脉通接,统五脏,络六腑。任脉为阴,阴脉之海。督脉为阳,阳脉之海,行阳统阴。人身前为任脉,后为督脉,脑为总司。前后如枢如轴,任督循流,小周天之谓,总督人身诸阴诸阳。 脊为督脉之府。脊椎受损,督脉受邪。邪损致痛、麻、痉、挛、痿等,属痹症。颈痹、胸痹、腰痹、脏痹、腑痹是也。脊椎病,治在督脉任脉。 督脉与足太阳经关系密切,督脉为阳卫外。故督脉病,治督脉为主;足太阳为辅,两脉互补,祛邪愈病。 脊椎病症状。 椎间盘突出、膨出,有急、慢之分。急性者,多因劳作负重,挑抬用力不均, 姿势着力不正,或跌扑闪挫等,引起的椎间盘(纤维板)破裂、损伤,重者破裂突出,轻者受压膨出。脊椎久劳致损,久损不愈,致增生。甚至骨刺形成,或硬膜外受压,形成椎管狭窄,压迫脊髓、神经根。或炎症水肿渗出,或出血瘀肿等,或脊椎骨质破折等,引起受损椎节疼痛,或放射性疼痛。尤其腹压或脊柱压力增加,即疼痛明显加重。如果长时间得不到适当有效治疗,即可引起脊椎节滑脱,椎节间隙变窄,脊柱变形。神经根伤,经久不愈,即可引起相关肢体肌肉萎缩,跛行致残等。 督脉通经、络脏腑。如腰骶椎病变,可引起二便障碍。高位颈椎病变(1—3颈椎),可引起头晕、头痛、视力减退、恶心、呕吐、血压升高等症状。低位颈椎病变(4—7颈椎),可引起项背痛,项强硬,上肢麻痛,胸闷心悸,咽喉异物感等症状。颈椎病也可引起四肢瘫痪。颈椎病长时间不愈,可致脑动脉硬化,脑萎缩等,值得重视。胸椎病变,可引起肋痛,肋间神经痛等。腰椎病变,可引起坐骨神经痛,下肢肌肉萎缩,跛行等。 脊椎病属痹症范畴。如先圣在《素问?刺腰痛篇第四十一章》有详细论述,可见脊椎病,中医史上早有研究。 脊椎结核(脊痨)、肿瘤引起的脊椎病也不少见。 脊椎长期负重受损,跌、扑、闪、挫、外伤,久治不愈,可致脏腑受损。外有风寒湿热,内有痰凝血瘀,皆可致痹,如颈痹、胸痹、腰痹。痹之初在任督之表,针之可祛,入脏入腑,针之灸之可愈。五脏六腑皆可致痹,但肝肾为先,肝主筋,肾主骨。脊椎病,治在肝肾,治在任督。 取穴原则。 按经曰“病左取右,病右取左;病上取下,病下取上”的原则,我治疗脊椎 火针取穴,以病椎为主,则病椎棘突下凹为一穴,病椎下一椎棘突旁开1.5寸为一穴,循足太阳膀胱经取穴,如无近穴,则取夹脊穴(取单或双穴),共三穴,成等腰三角形。颈椎加列缺(双或单穴),胸椎加足三里穴(双或单穴),腰椎加委中穴(双或单穴),即3+2,每次取4、5个穴位。每3—5天针点一次,至全愈为止。 针法 施针前,先安抚病人,使其放松心情。选好适合姿势位置,老弱者多选卧位 为宜。 按经曰“虚则补,实则泻,不虚不实则取经”。先用色笔点记穴位,将针尖 置酒精灯焰烧至发红,将针头迅速刺入穴位。补则用圆针浅剌,入肉0.3至0.5厘米,速进速出,不留针。泻用三棱针,针尖向病变部位,针头置酒精灯焰烧红,将针尖刺入肉的0.5至1厘米。视病情轻重,体质强弱,部位肌肉厚薄,可稍停顿0.5秒左右,或速进速出。针时用手腕力,不可用力过猛,进针过深。针点后针口清毒加贴盖(用2×2公分消炎镇痛膏也可)。针口忌浸水洗磨檫,12至24小时揭去贴盖胶布即可。针口一般3至5天愈合,不留瘢痕。 针具。 酒精灯一台。 不锈钢三棱针数枚,不锈钢圆针头数枚。 75%酒精100毫升。 消毒棉签一扎。 消炎镇痛膏剪成数枚2×

文档评论(0)

ze1222307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