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图片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物图片集 本图片集收集了中国古代冠饰、发笄、服饰、青铜器和佛像等五十件精美文物的图片,并作了简单介绍。 ? 1 兽面纹鼎(图) ? 商代早期作品,高55厘米,现藏湖北博物馆,1947年出土,国家一级文物。 2 水鼎(图) ? 高23厘米,西周早期,1929年出土,现藏故宫博物院。内铸家族族徽“水”字,极为罕见,青铜器中精品。 3 班簋(图) ? 口径25.7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其内铸198个字,记录西周中期国事,为西周时期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物,无价之宝。 4 阳陵虎符(图) ?   秦代作品,长8.9厘米,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铜质,有错金铭文,是研究秦代政治、军事制度的重要文物。 5 西汉透光镜(图) ?   直径7.4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馆。此镜的工艺制作技术极为高超,有“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八字铭文,可产生透光效应,中国文物中的精品。 6 铜佛像(北宋)(图) ?   26厘米,1984年出土,现藏浙江义乌博物馆。宋时造型特点明确,出土地点考据可靠,是研究宋代造像的依据之一。 7 史墙盘(图) ?   现藏周原博物馆,国家一级文物。盘口径47.3厘米,内底铸文284字,西周中期歌功颂德之辞。此物为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之一。 8 铜车马(图) ?   1980年临潼秦陵陪葬坑出土,现藏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通长317厘米,做工精细,显示出秦代高超的金属铸造工艺。 9 十五联盏灯(图) ?   1977年出土,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战国时期作品,高84.5厘米。分铸套接,造型活泼,为青铜艺术中的精品。 10 踏飞燕铜奔马(图) ?   高34.5厘米,1969年出土,为甘肃博物馆镇馆之宝。此物已成为中国经典青铜艺术、动物雕塑艺术的象征。 11 鎏金铜长号支架(清代)(图) ?   长100厘米,西藏博物馆藏。以白骨为造型,较为典型的藏传佛教法器装饰,以提醒人们牢记生死轮回。 12 铸铜鎏金向向鸟(清代) ? ?“向向鸟”为藏语音译,是一种想象中的神鸟,有鸟、人、牛的特征,侍奉佛和菩萨。 13 四臂菩萨鎏金铜像(明代)(图) ?   通高21.5厘米,文殊菩萨也就是曼殊师利菩萨。此像有明代永乐年间的铸造款识,这在西藏文物中并不多见。 14 鎏金八瓣莲花大威德金刚(图) ?   通高81.4厘米,明代作品,是西藏博物馆重器之一。西藏的铜器制造开始于公元前一世纪,到明代已相当成熟。 15 卡卓玛铜像(图) ?   高15.4厘米,清代。“卡卓玛”是藏语空行母的意思,密宗女神之一。铜像造型别致,有很强的动感,是一件铜器文物精品。 16 普贤菩萨像(图) ? 11世纪铸造,造型及工艺特点为典型的尼泊尔风格,为同一时期铜器文物的代表作之一。 17 强巴佛合金像(元代)(图) ? 高13.8厘米。强巴佛又称弥勒佛。此件造像做工无一处不精,为元代佛像中的精品。 18 鎏金观世音铜像(元代)(图) ? 藏传佛教称雪域高原为观世音菩萨的教化之地。 19 青铜四虎镈(西周)(图) ?   通高42厘米,收藏于上海博物馆。此物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前后的一种乐器,十分珍贵。 20 牛形灯(西汉)(图) ? 湖南长沙出土,通高50厘米。现已发现的汉的青铜灯具较多,此为这类文物中的精品。 21《兽面纹》殷墟晚期 青铜纹饰(图) 这幅兽面纹,选自商代殷墟出土的父辛尊。它是正面描绘头部的兽面纹,巨睛直视,显示一种威力,在商周青铜纹饰中最为普遍,宋代以来,人们把这种兽面纹称做饕餮纹,是一种被神化的、幻想出来的、具有某种威严的神秘意义的形象。它和原始的图腾崇拜有一定的联系,在这幅兽面纹的左右下角各配置一小凤鸟纹饰,形态生动有力。 22《水陆攻战纹》(图) 战国时代,青铜工艺出现了新创造:青铜画像,而且所描绘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场面: 宴饮、会射、采桑、弋射、狩猎…… 23战国武士服饰之二(图) 战国时期的武士服装(按照河南汲县山彪镇出土的铜鉴纹饰摹绘)。在日用器物上描绘战争是战国时期装饰美术的一大特点。河南汲县山彪镇出土的铜鉴和四川成都出土的铜壶等,都直接描写了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本图展示的“水陆攻战”文饰,是山彪镇出土的铜鉴纹样局部。原作刻画了二百九十多个人物,包括拚搏、射杀、击鼓、犒赏、送别等炽热的战争生活场面。图中人物虽然只具轮廓,但仍可看出其服饰的大致情况。 24上古商周服饰(图) 上古商周服饰? 战国窄袖曲裾女服展示图(根据四川成都出土青铜壶纹饰复原绘制)。曲裾深衣与其他服装相比,除了上衣下裳相连这一特点之外,还有一明显的不同之处,叫“续衽钩边”。“衽”就是衣襟。“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钩边”就是形容衣襟的样式。它改变了过去服装多在下摆开衩的裁制方法,将左边衣襟的前后片缝合,并将后片衣襟加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时绕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