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纳米钛酸钡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任务说明
本标准的任务来源是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4年下达的计划,计划编号为T-491 。本标准由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有全国纳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纳米材料分技术委员会(SAC/TC279/SCI)归口管理。
目的意义
纳米技术是目前国际国内研究的热点,它的应用将会给各个产业带来革命性的进步与突破。现阶段多数纳米材料国外已经实现批量化生产,而国内能进行规模化生产的纳米材料比较少,而纳米钛酸钡是目前已成功实现工业化量产的纳米材料之一。
钛酸钡是电子陶瓷工业领域一种重要的基础材料,由于其具有高介电常数,良好的铁电、压电、耐压以及绝缘等性能,被广泛用于制作多层陶瓷电容器、热敏电阻、压电陶瓷和光电器件等。其中多层陶瓷电容器是世界上用量最大、发展最快的片式元件之一,主要用于各类军用、民用电子整机中的振荡、耦合、滤波、旁路电路中,应用领域包括通信、IT、数字家电、汽车电子等行业。
近年来,随着多层陶瓷电容器向薄层化、微型化、大容量、高可靠性等方向的不断发展,粒径均匀的纳米钛酸钡材料是实现介质层薄层化的关键。在实际应用时,纳米钛酸钡的含量、粒径及粒度分布、比表面积、钡和钛摩尔比等指标对器件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制定统一、公认的纳米钛酸钡技术标准及相对应的表征方法有利于促进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也有助于促进产业和学术的技术交流。
3.产品概况
3.1钛酸钡基本性质
钛酸钡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粉末,熔点1625℃,相对密度6.017 g/cm3,溶于浓硫酸、盐酸及氢氟酸,不溶于热的稀硝酸、水和碱。钛酸钡共有五种晶型,即六方、立方、四方、正交、三方,随着温度的降低,晶体的对称性越来越低。在130℃(即 \t /doc/_blank 居里点)以上, \t /doc/_blank 钛酸钡晶体呈现顺电性,在130℃以下呈现 \t /doc/_blank 铁电性。
3.2生产工艺技术
国内外已产业化的钛酸钡材料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固相法,共沉淀法和水热法。固相法技术成熟,原料相对较便宜,产量大。共沉淀法反应温度较低,产品纯度较高,活性好。水热法工艺简单,反应温度低,产品纯度高,粒度分布窄,粒度可控,团聚少。
3.2.1固相法
传统的固相法是将等摩尔的高纯BaCO3和TiO2,经球磨、混合、压滤、干燥, 再经1050?1150℃煅烧而得:BaCO3+TiO2 BaTiO3+CO2。该方法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此法合成的钛酸钡粉体化学成分不均匀,粒度大,粉体颗粒分布宽、硬团聚严重。除了传统固相法外,近年来出现了几种新的制备BT粉体的固相方法,如自蔓延高温合成法、低温燃烧合成法、机械力化学法等。
3.2.2沉淀法
沉淀法就是在金属盐溶液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控制适当的条件使沉淀剂与金属离子反应生成陶瓷前驱体沉淀,再经过滤,洗涤,干燥,有时候还需要锻烧,最后形成粉体的一种方法。根据沉淀的方式可以再分为:直接沉淀法、共沉淀法(该法一般采用草酸作为沉淀剂)、均匀沉淀法。沉淀法得到了较多的研究,其中共沉淀法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
草酸盐共沉淀法制备纳米钛酸钡粉体将四氯化钛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在室温下加入到草酸溶液中,并加入表面活性剂,不断搅拌,发生沉淀反应生成草酸氧钛钡沉淀,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煅烧,制得钛酸钡粉体:
TiCl4+BaCl2+2H2C2O4+3H2OBaTiO(C2O4)·2H2O+6HCl
BaTiO(C2O4)·2H2OBaTiO3+2H2O+2CO
沉淀法具有原料配比和工艺可控、制得的粉体粒度细、纯度高、Ba/Ti容易控制、烧结活性高等优点,是最早被广泛应用的钛酸钡的制备工艺,但沉淀法制备的粉体分散性较差、团聚严重。
3.2.3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易水解的金属化合物在某种溶剂中与水发生反应,经过水解与缩聚过程而逐渐凝胶化;再经过干燥等后处理工序除去含有化学吸附性的羟基、烷基及物理吸附性的有机溶剂和水,制得所需的粉体材料。溶胶-凝胶法多采用蒸馏或重结晶等技术保证原料的纯度,工艺工程中不引入杂质粒子,制备出的粉体纯度高、组成均匀、粒度小、化学活性强。目前该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原料选择上,其它过程大体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原料搭配:硬酯酸钡?钛酸丁酯、Ba(OH)2?钛酸丁酯、醋酸钡?钛酸丁酯?乙酰丙酮等。但是目前由于原材料价格昂贵,有机溶剂具有毒性,高温处理会使粉体快速团聚,以及操作条件严格且不易控制,工业化难度较大。
3.2.4微乳液法 微乳液通常是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所组成的单分子层界包围而成的微乳液颗粒。这种方法一般将钡盐和钛盐的混合水溶液分散在一种有机相中,形成微乳液,将此微乳液与共沉淀剂的水溶液所制成的微乳液进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