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教学的意义 (一)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在学校教育中,教学处于中心地位。它既是教育的基本途径,又是教育的主体部分。 教学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1、教学促进学生智力的形成与发展 2、教学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3、教学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4、教学促进学生审美心理和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促进社会的发展 教学是解决个体经验和人类社会历史经验之间矛盾的强有力的工具之一。 五、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1.大教学论观 将课程视为教学内容, 把课程理论当作教学理论的一部分。 2.大课程论观 把教学看作课程的一部分,把教学理论归入课程理论的范围之内。 3.一体化的观点 这一观点认为,课程论与教学论两者密不可分, 不能孤立地存在, 必须把它们综合起来进行整体性研究。 4.并列论 这一主张认为,课程论与教学论应是教育科学下属的两个独立分支科学,它们各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和不同的特点, 构筑理论体系的相关概念也不相同,需要分别进行深入研究。 讨论 你如何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多年来,学术界对课程与教学的关系问题一直争论不休。 例如 奥利瓦认为:“课程是方案、计划、内容和学习经验,教学是方法、教授活动、实施和描述” 麦克唐纳德把课程看作是活动计划,而把教学看做是计划的运用。 这些界定都力图把课程和教学看做是学校教育的两个子系统或亚维度,但这种表面化的概念限定并没有使课程和教学的关系得以厘清,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学科领地之争也还将延续下去。 奥利瓦总结的四种课程与教学关系的模式: 1.二元论模式 在二元论模式中,课程位于一边,而教学则位于另一边,两个实体之间存在着一条鸿沟,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堂中所发生的一切似乎与课程计划中所阐述的课堂中应该进行什么没有什么关系,课程设计者和实际教学工作者互不理睬,对课程的探讨与课堂中实际传授的内容相脱节。 2.连锁模式 在这一模式的每一种形式中,教学和课程的位置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无论在左边还是右边,都暗含着同样的关系。这一模式清楚地说明了这两个实体相结合的关系,如果把一个同另一个分离开来,对两者都会构成严重的损害。 3.同中心模式 在同中心模式中,相互依赖是同中心模式的主要特点。这一模式中,课程与教学并不是两个独立系统,一个被视为另一个的亚系统。同中心模式中,教学可以纳入课程的一个亚系统; 课程也可纳入教学的一个亚系统。这一模式反映出了一种清晰的等级关系,在课程占优势模式中,教学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从属于课程;在教学占优势模式中,课程则从属于教学。 4.循环模式 在循环模式中,课程与教学两个实体具有一种连续的循环关系。课程对教学产生了一种连续的影响,相反,教学也影响课程。教学决策的制定在课程决策之后,反过来,课程决策在教学决策实施和评估后被修改。这一过程是连续的、重复的、无止境的,以促使两个实体的不断适应与改进。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困扰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问题。 现代教育中的二元论思维方式是造成课程与教学分离的认识论根源,20世纪的教育是以课程与教学分离为特征的。 其实,早在20世纪初,杜威就系统地提出了整合课程与教学的理念。 20世纪末,重新整合课程与教学已成为时代的要求,课程与教学呈现出了融合的态势。 对于课程与教学整合的新理念及相应的实践形态,美国学者韦迪用一个新的术语来概括,这就是课程教学。 ? 一、早期课程及课程论早期发展 二、课程内涵界说 三、教学的产生及界说 四、教学的意义 五、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第一专题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思考 1.何谓课程?何谓课程论? 2.何谓教学?何谓教学论? 3.现实中,你如何理解课程与教学?哪些属于课程领域的内容,哪些属于教学领域的内容? 4.如何科学理解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一、早期课程及课程论早期发展 (一)“课程” 术语的提出 在西方国家,较早使用“课程”这一术语的是17世纪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在英语国家,较早使用“课程”(curriculum)一词的是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斯宾塞(H. Spencer)。 (二)课程论的诞生 一般认为1918年美国学者博比特(F. Bobbitt)出版的《课程》 (curriculum)一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该书的问世使课程成为了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标志着课程论的诞生。 (三)课程论的早期发展 1949年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奠定了现代课程研究领域的理论构架。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二、课程内涵界说 (一)从课程的要素或属性层面来界定 1.课程是知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