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2演示文稿.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稀盐植物:有些植物通过增加吸水与加快生长速率把吸进的盐类稀释,以冲淡细胞内的盐分浓度。 3.聚盐植物:通过细胞内的区域化使盐分集中于细胞内的某一区域,从而降低细胞质中的盐离子,避免盐害。 4.拒盐植物: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对盐分进入细胞的通透性很小,在环境介质中盐类浓度较高时,能保持对离子的选择性透性而避免盐害。 长冰草 植物耐盐的分子机制及SOS信号转导 提高植物耐盐性的措施 浸种锻炼 激素处理 生长素类 ABA 3. 选育抗盐植物品种 4. 农业生产的措施 改良土壤、洗盐灌溉等 第十二章 植物逆境生理 第七节 病害生理与植物的抗病性 1、病原物对植物的危害; 2、植物抗病的形态生理基础; 3、提高植物抗病性的措施。 第十二章 植物逆境生理 第八节 抗虫生理与植物的抗虫性 1、抗虫性的概念及类型; 2、植物抗虫的形态生理基础; 3、提高植物抗虫性的措施。 第十二章 植物逆境生理 第九节 环境污染伤害生理与植物的抗性 1、大气污染; 2、水体污染; 3、土壤污染; 4、提高植物抗污能力的措施与环境保护。 * * 冻害的类型及危害 2、胞内结冰;当环境温度骤然降低,除细胞间结冰外,细胞内也会同时结冰。一般先在原生质内结冰,后在液泡内结冰。 冻害的机制 1、冰晶伤害:①原生质脱水;②机械损伤;③融冰伤害。 2、膜伤害:叶绿体最先受到损伤;其次是液泡膜;最后是原生质膜、线粒体膜。 3、蛋白质损伤:脱水引起蛋白质分子靠近,是相邻的——SH氧化成——S——S——。职务组织抗冻的基础在于阻止蛋白质分子间二硫键的形成。 提高植物抗冻性的措施 1、抗冻锻炼; 2、化学调控; 3、农业措施; 4、选育抗冷品种; 12.2.3 植物对低温的适应性及冷驯化 1、冬季到来前,随气温逐渐降低,植物体内发生一系列适应低温的形态和生理生化变化,抗寒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叫做抗寒锻炼/低温驯化(cold hardening/cold acclimation)。 含水量降低; 呼吸渐弱; 激素变化; 保护物质积累; 低温诱导蛋白。 冷驯化及冷信号转导 低温驯化/冷驯化是指与提高植物抗冷性有关的生物化学及生理学过程,包括:寒驯化(cool acclimation)和冻驯化(freezing acclimation)。 寒驯化(cool acclimation):喜温植物在中度低温10--12℃下暴露数天后,以提高适应更低但非冰冻温度环境的能力;冻驯化(freezing acclimation):在零上几摄氏度低温处理植物,以提高他们耐受零下温度的能力。 冷调节蛋白 (cold regulated protein, CORPs):植物经一段时间的低温处理后诱导合成的一些特异性的新蛋白质。在植物的分布中具有普遍性。 冷调节蛋白的作用:①作为抗冻剂,阻止冰晶的形成;②作为防脱水剂,防止脱水伤害细胞;③是细胞的保护性功能蛋白; ④是冷胁迫下主要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⑤是低温信号转导途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与低温信号转导。 第一节 逆境生理通论 第二节 寒害生理与植物的抗寒性 第三节 热害生理与植物的抗热性 第四节 旱害生理与植物的抗旱性 第五节 涝害生理与植物的抗涝性 第六节 盐害生理与植物的抗盐性 第十二章 植物逆境生理 第七节 病害生理与植物的抗病性 第八节 抗虫生理与植物的抗虫性 第九节 环境污染伤害生理与植物的抗性 1、高温对植物的危害; 2、植物抗热性的生理基础; 3、提高植物抗热性的措施; 4、热激反应及信号转导。 12.3.1 高温对植物的危害 由高温引起植物伤害的现象称为热害(heat injury)。植物对高温胁迫的适应和抵抗能力称为抗热性。(heat resistance)。 12.3.1 高温对植物的危害 由高温引起植物伤害的现象称为热害(heat injury)。植物对高温胁迫的适应和抵抗能力称为抗热性。(heat resistance)。 高温对植物的危害:1 直接伤害,是指高温直接破坏原生质结构。主要以蛋白质变性和膜脂液化程度为主;2 间接伤害,是指高温引起细胞大量失水,进而导致代谢异常,植物逐渐受害。主要以代谢性饥饿,有毒物质积累好蛋白质破坏为主。  12.3.2 植物抗热性的生理基础 1 不同植物类型具有不同的抗热性,C4植物与C3植物比较?根据植物对温度的反应可分为:喜冷植物、中生植物和喜温植物。 2 不同生育时期具有不同的抗热性,成熟的叶片和幼嫩的叶片、休眠的种子和萌发的种子、油料类种子和淀粉类种子。 3 不同代谢具有不同的抗热性,①抗热性强的植物体内的蛋白质对热稳定,热激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可以作为植物抗热性的生化指标,②有机酸代谢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