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强夯法处理填土地基的应用
摘要:介绍某住宅区采用强夯处理地基的设计、施工、检测与效果评价。
关键词:强夯法、砂土地基、设计、施工检测、效果评价
强夯法地基处理具有工程效果好,工期短、造价低等显著优点,经处理后的地基是一均匀地基,可有效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危害。其特点是可以提高土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改善砂土的振动液化条件和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强夯法施工的关键是把握施加的最佳能量及能量施加的时机。
工程概况
广州花都区赤坭镇某住宅区占地面积约45000m2。采用强夯法处理地基,设计要求经处理后地基的承载力不小于150kN/m2
① 填土层:填土厚度5~6m不等,主要为砂质粘土;
② 粘土:层厚约5m,棕红色,稍湿,土质均匀,韧性较好;
③ 残积砂质粘性土:层厚约10m,灰黄色为主,局部为棕红色,硬塑,饱和,由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成分以粘粉粒为主。
强夯地基处理设计
2.1 有效加固深度根据本工程地质条件,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进行预估:
表2-1 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 单位:m
单击夯击能()
碎石、砂土等
粉土、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等
1000
5.0~6.0
4.0~5.0
2000
6.0~7.0
5.0~6.0
3000
7.0~8.0
6.0~7.0
4000
8.0~9.0
7.0~8.0
5000
9.0~9.5
8.0~8.5
6000
9.5~10.0
8.5~9.0
注: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从起夯面算起。
2.2 单击夯击能=锤重×落距。本工程主要处理的是砂质粘土,根据需加固土层的厚度确定所需单击夯击能,加固处理深度约6.0m。由表2-1可确定,点夯夯击能取1500~2000。在施工中,采用小锤大落距效果较好,大落距能获得较大的接地速度,将能量的大部分有效地传到地下深处。本工程采用15t重锤,落距为10~15m。
2.3 根据本工程的土质情况,夯击遍数采用3遍,最后一遍为低能量“搭夯”,将松动的表层土夯实。
2.4 夯击次数,应根据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①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0mm;
②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③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在本工程中,夯击遍数和击数确定如下表:
表2-2 强夯遍数与击数参数表
夯击遍次
区域
第一遍
第二遍
第三遍
击数
能量
击数
能量
击数
能量
处理深度6.0m
4
1500
6
2000
2
1000
2.5间隙时间为相邻两遍夯击的时间间隔,等夯击后的孔隙水压力消散后再进行下一遍夯击,砂性土的孔隙水压力峰值出现在夯完后的瞬间,消散只要3~4分钟,间隙时间性很短,可以连续夯击,本工程土渗透性较好,间隔时间为5天。
2.6本工程夯点采用梅花形布置,夯距采用5.00m×4.33m,第二遍夯点布置在第一遍夯点中间,第三遍满夯。搭夯面积为1/4夯锤的面积,夯点布置如图2-1。
图2-1 夯点平面布置图
强夯施工
3.1强夯施工流程如图3-1所示
进行试夯,确定施工参数
进行试夯,确定施工参数
确定各夯点施工次序和起重机移位路线
夯击,达到要求的遍数
选点抽查检验强夯加固效果
如能满足设计要求,按交工要求进行验收,否则进行补夯或另行加固
测量放线
图3-1 强夯施工流程图
3.2 强夯施工工艺
(1)测量放线
在整平后的场地上标出第一遍夯击点的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2)就位
起重机就位,使夯锤中心对准夯点位置。
(3)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4)提锤、落锤
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
重复(2)~(4)步骤,按规定击数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5)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两遍夯击遍数,第三遍用低能量满夯,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3.3强夯施工要点
(1)强夯施工前,应根据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在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试夯,并通过测试,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以便最后确定工程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若不符合设计要求,则应改变设计参数。在进行试夯时,也可采用不同设计参数的方案,进行比较,择优选用。
(2)施工设备进场后,首先要将场地平整,排干场地积水,填土为素填土或砂,填土比设计地面标高少1m。然后根据夯点布置图放出夯击点的中心线,并用白灰按照锤底形状和尺寸标出轮廓线,要求清晰、准确,便于找正锤位。以后每夯击一遍场地平整后再放一次线。施工中由于意外原因,白灰线不清晰时必须补放线,以免引起错夯、重夯或漏夯事故。每个夯点都要编号、记录。
(3)夯击时,第一次提锤都要达到设计要求的高度。当锤即将提升到预定高度时,应稍停一下,使锤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