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必修二·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必修二·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必修二 经济成长历程 汕头一中 历史组 王湘燕 思考:由图一到图二说明什么问题?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地权源流——追寻土地制度演变 地权流变——探讨土地兼并问题 地权分割——感悟经营方式变化 合作探究 1、什么是井田制?有何特点? 2、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面临着怎样的危机?土地私有制是如何确立的? 3、土地制度的变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地权源流——追寻土地制度演变 (一)商周时期井田制 1、产生: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公田——贵族占有,劳动者耕作,收获全部归贵族。 私田——分授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3、性质: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2、特点: 产生于商朝,盛行于西周 一、地权源流——追寻土地制度演变 4、瓦解:春秋开始瓦解,战国彻底崩溃。 为保证国家赋税收入,管仲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在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实际上就是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商鞅变法条令 井田制瓦解 土地私有制确立 根因: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春秋税制改革 法律:战国商鞅变法 马克思说“私有财产的真正基础,即占有,是一个事实,是不可解释的事实,而不是权利。只是由于社会赋予实际占有以法律的规定,实际占有才具有合法占有的性质,才具有私有财产的性质。”战国时代农民的份地,就具有这种私有财产的性质。 土地制度基本形态嬗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春秋战国 一、地权源流——追寻土地制度演变 与时俱进 土地制度基本形态嬗变或内部结构的调整在较大程度上也会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 (二)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 1.君主土地私有制(宫廷掌握,君主私人开支) 2.地主土地私有制(官僚地主掌握,佃农租耕) 3.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农民自有,自耕自收) ——主要形式 来源 公田转化为私田 军功赏赐 土地买卖(主要途径) 一、地权源流——追寻土地制度演变 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 二、地权流变——探讨土地兼并问题 1.趋势——愈演愈烈 战国——两汉——两宋——明清 发展 迅猛发展 普遍 2.原因 二、地权流变——探讨土地兼并问题 出现 宋代时期,农民阿三娶妻王氏,家有10亩地,育一子,子病重,为治病,变卖土地,张财主趁机压价,阿三不得不含泪咬牙接受。结果,子病愈,钱花完,地没了。张财主本身家财万贯,但并不满足,趁火打劫阿三家的土地只是其恶行之一。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 乔家大院是一座具有北方汉族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8724.8平方米,由6幢大院19个小院共313间房屋组成。 商品经济发展 重农抑商思想 土地买卖 宋政府不抑兼并 根源: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土地兼并给社会带来什么危害? 各抒己见 均田、限田——均田制的实行 3.危害 ①对农民而言:丧失土地,成为佃农,导致租佃关系的出现并普遍化;农民经济状况恶化,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导致社会动荡,危急王朝统治。 ②对地主而言: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中央集权。 ③对国家而言:政府的税收减少,财政状况恶化;统治不稳定。 4. 措施 二、地权流变——探讨土地兼并问题 抑制土地兼并保护自耕农 均田制 土地国有制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 材料二: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20亩…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乐迁者听逐空荒。…卖者坐(处罚)如律。 均田制推行的原因、内容及实质?它能抑制“富强者并兼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