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习作八 小作者的写法 (1)先写诗的出处 (作者、朝代、诗题、全诗) (2)再写两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最后点明两句诗对人们的启发或激励作用 (4)假如小作者收集资料充分,还可以写什么? (诗的写作背景、有关趣闻等) 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就是用查找资料等方法对有关问题或现象等通过调查研究从而得出一定的结论或收获。 1提出 问题 2查找 资料 3研究 资料 4解决 问题 5写研究 报告 名句欣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居高身自远,非是藉秋风。 学写古诗句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怎么写? 这句诗出自哪首诗?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作者是哪个朝代的人?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古诗调查研究报告表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兄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古诗调查研究报告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谈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闻名于世,世称“三苏”,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这首词是公元1075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此时他已与兄弟苏辙七年未见面了。全词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意思是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它表达了诗人对于亲人的思念和全天下亲人间团聚的美好祝愿。 现在,每逢节目,人们都会把这句诗写在贺卡上,寄给远方的亲人或朋友,表达自己浓浓的思念之情。 古诗(调查)研究报告表 “ 谈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全诗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面目呢?因为在庐山之中。” 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由于人们所在的位置不一样,看问题角度不一样,对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想认识事情的真实面貌,只有走到更广阔的地方。这很容易使我们想到“井底之蛙”这个词,在井底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上的一小片天,而在井外的青蛙却能看到一望无际的蓝天。 我们可不能做井底之蛙,要到更广阔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 谈谈“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南宋诗人僧志南的《绝句》。全诗是:古木阴中寄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僧志南是南宋时期的诗人,他是一个僧人,志南是他的法号,他的真名不详。这首诗正是他早春踏青游玩时美好心情的真实写照。 全诗的意思是: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两句写的最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早春的风,这样说比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生物安全实验室乙型肝炎病毒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docx VIP
- 2025年全国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docx VIP
- 托福写作172句型.doc VIP
- 三级助听器验配师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pdf VIP
- Unit 7 Happy Birthday第1 Lead-in Cartoon time三年级英语上册练习(译林版三起).pdf VIP
- 昌平区电力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VIP
- 2025年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课件.pptx
- T∕CCMA 0075-2019 -装载机载荷谱试验方法.pdf VIP
- 针灸入门广州中医药学PPT.ppt VIP
- 学堂在线 如何写好科研论文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